"鼓声猎猎酒醺醺":在猎猎声响中喝酒喝得足足的,
# 醺醺:酣醉的样子。,猎猎:风声,这里用来形容山中四面回应的鼓声、人声。,鼓:一作“数”,《宋诗钞》作“谷”。
"斫上高山入乱云":登山砍柴烧灰直到被云雾缭绕。
# 斫:砍伐。
"自种自收还自足":自种自收而能够满足自家吃用,
# 自种自收还自足:“自种”二句:取《击壤歌》“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之意。
"不知尧舜是吾君":连尧舜是我们的国君都不知道。
# 尧舜:唐尧、虞舜,古时的贤明帝王。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九岁能文。太平兴国进士,历任多职,曾献《端拱箴》《御戎十策》等,因直言敢谏多次被贬。王禹偁反对宋初华靡文风,以变革文风为己任,提倡平易朴素,文学上推崇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所作诗文多涉政治现实,散文以记事见长,诗歌贴近社会。代表作品有《录海人书》《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清明》《感流亡》等。著有《小畜集》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田园诗。这首诗生动勾勒出一幅山民在酒意醺然中自在欢愉劳作的鲜活画面,以炽热笔触礼赞了劳动本身所蕴含的纯粹喜悦,更以深情的笔墨歌颂了山乡间质朴无华、守望相助的淳厚民风。
2. 分段赏析
首句“鼓声猎猎酒醺醺”以视听结合的笔法开篇。“猎猎”摹写击鼓声的凛冽激越,既暗示开山劳作的号子声威,又以声波震动强化劳动场面的热烈;“酒醺醺”通过触觉嗅觉通感,既可能是劳作者饮用的浊酒余味,亦暗含劳动者豪放不羁的生命状态。此句以感官叠写打破田园诗的静谧传统,赋予农事以雄浑气势。次句“斫上高山入乱云”聚焦劳动动作的时空纵深。“斫”字兼具劈砍力度与开垦广度,既写刀斧破开荆棘的动态,又喻示人类征服险峻山岭的意志;“高山”与“乱云”构成垂直空间坐标,以自然险阻反衬劳动者的勇毅。动词“上”与方位词“入”的配合,使画面产生攀援向上的动势,暗含突破生存困境的隐喻。第三句“自种自收还自足”通过三重复沓强化主体意识。“自”字的重复使用形成语义回环,既突出畲田农耕的独立性——从耕种到收获全凭己力,又暗示远离官府盘剥的自在状态;“足”字收束全句,以心理满足感对冲物质匮乏,体现宋代文人“安贫乐道”的价值取向。此句将生产行为升华为精神自足的宣言。末句“不知尧舜是吾君”用典含蓄寄托讽喻。《尚书》载尧舜禅让典故,此处反其意而用之,表面写山民未闻圣君之名,实则暗讽朝廷政令难达民间;”二字既可解为民风淳朴,亦可读作对统治阶层脱离底层现实的批评。结句以悖论式表达,在田园牧歌中注入政治批判的潜流,展现白居易式的新乐府精神。
# 《畬田词》歌颂劳动者的勤奋,语言平易通俗。
近现代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研究室研究员范宁《范宁古典文学研究文集》
# 《畲田词》五首生动描绘出山区刀耕火种的情景,如“鼓声猎猎酒醺醺,斫上高山入乱云。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不仅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宽阔胸襟,而且富有民歌清新活泼的风味,显示作者善于向乐府民歌吸取思想艺术营养。
现代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钟优民《新乐府诗派研究》
# 《畬田词》七绝五首,着力用平易通俗的民间口语,描绘商州的农村生活,歌颂当地农民“更互力田”的良好风尚,殊具特色。
现代山东大学教授王延梯《古雅简淡,易道易晓——王禹偁及其创作》
# 王禹偁也向民间文艺学习,他的《畬田词》五首,就是以通俗浅显的语言和民歌的格调写的,生动地表现了山村的劳动生活,道出了劳动者的心声。
现代武汉大学文学院原教授沈祥源《中国文学史·宋元文学史》
# 《畬田词并序》是民歌山歌与诗人创作的完美结合。
现代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副教授袁仕萍《汉水流域民歌研究》
上一篇:宋·晏殊《端午词 其二 御阁》
下一篇:宋·王禹偁《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