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宫槐雨乍晴":雨后初晴,宫中的槐树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幽,
"高枝微带夕阳明":宫槐的高枝上微微带着夕阳的余晖。
"临风忽起悲秋思":诗人站在风中,突然涌起了悲秋的思绪,
"独听新蝉第一声":独自聆听新蝉的第一声鸣叫。
北宋政治家、诗人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封莱国公,谥忠愍,世称寇莱公、寇忠愍。19岁中进士,景德元年拜相,辽军南侵,他力排众议请帝亲征,促成澶渊之盟。寇准是宋初“晚唐体”诗人之一,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其诗宗尚晚唐,含思凄婉,富有感情;词则明白晓畅,清丽婉转,词风与韦庄、李煜较为接近。作品有《春恨》《踏莎行·春暮》等。著有《寇莱公集》。
1. 分段赏析
“寂寂宫槐雨乍晴”这句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宫槐景象。“寂寂”二字突出了宫槐的静谧,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空旷的氛围。“雨乍晴”则表明刚刚下过雨,天气转晴,给人一种清新、澄澈之感。这种静谧与清新的背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也为后续情感的抒发提供了自然的铺垫。“高枝微带夕阳明”诗人将目光转向宫槐的高枝,夕阳的余晖为高枝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微带”二字用得十分巧妙,既表现了夕阳的柔和,又突出了高枝在夕阳映照下的清丽之美。这句诗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还为全诗增添了一种温暖而略带忧伤的色彩,夕阳的余晖似乎暗示着美好时光的短暂。“临风忽起悲秋思”诗人站在风中,突然感到了一种悲秋的情绪。“临风”二字不仅描绘了诗人的动作,更突出了秋风的萧瑟,为悲秋之情增添了氛围。“忽起”则表现了这种情绪的突发性,说明诗人原本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中,但秋风的吹拂瞬间引发了内心的感慨。这句诗将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触动。“独听新蝉第一声”这句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独听”二字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他独自一人聆听新蝉的第一声鸣叫,这不仅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也使新蝉的鸣叫更具象征意义。新蝉的鸣叫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而诗人独自聆听这一声,更显出他对时光流转的敏感和对孤独的深刻体验。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使全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上一篇:宋·寇准《点绛唇·水陌轻寒》
下一篇:宋·寇准《秦中感怀寄江外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