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g
guān
yǐn
·
·
sài
cǎo
yān
guāng
kuò

朝代:宋作者:寇准浏览量:1
sài
cǎo
yān
guāng
kuò
wèi
shuǐ
shēng
chūn
zhāo
qīng
chén
xiē
zhēng
ān
zhǐ
qīng
qīng
yáng
liǔ
yòu
shì
qīng
pān
zhé
dòng
àn
rán
zhī
yǒu
hòu
huì
shèn
shí
jié
gèng
jìn
bēi
jiǔ
què
tàn
rén
shēng
zuì
nán
huān
bié
qiě
chén
zuì
tīng
yáng
guān
chè
niàn
rén
qiān
gòng
míng
yuè

译文

无际的边草青青,无尽的暮霭沉沉,渭水桥下,水波也在呜咽低泣。暮春的早晨,绵绵春雨停歇后连微尘也不再荡起。该是上路的时候了。岸边的青青杨柳,又一次被行人攀折,友人的前程茫茫,不由黯然神伤,人生苦短,不知道以后再相见时会是什么时节。暂且饮尽杯中之酒,然后唱一曲离别的壮歌。感叹人生,离别太易,相聚太难。不要说什么已经沉醉,只一起听听这首《阳关曲》,要知道此次一别,自今以后,故人已到了千里之外。即便再想念对方,也只能共此明月遥寄相思了。

逐句剖析

"塞草烟光阔":无际的边草青青,无尽的暮霭沉沉,

# 烟光:景色迷蒙。,塞草:指边草。

"渭水波声咽":渭水桥下,水波也在呜咽低泣。

# 咽:呜咽。,渭水:渭河,陕西关中的主要河流之一。在陕西省中部,自西向东横贯渭河平原,注入黄河,为黄河最大支流。

"春朝雨霁轻尘歇":暮春的早晨,绵绵春雨停歇后连微尘也不再荡起。

# 轻尘歇:轻微的尘土因被雨润而不再荡起,一作“轻尘敛”。,雨霁:雨过天晴。

"征鞍发":该是上路的时候了。

"指青青杨柳":岸边的青青杨柳,

"又是轻攀折":又一次被行人攀折,

# 轻攀折:古代有折柳送别的风习。因“柳”与“留”声音相谐,故送别时折柳,以示挽留之意。这里说“轻攀折”,是轻易离别的意思。

"动黯然":友人的前程茫茫,不由黯然神伤,

# 黯然:这里指别离之情。江淹《别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知有后会甚时节":人生苦短,不知道以后再相见时会是什么时节。

# 甚:什么。,有:一作“又”。

"更尽一杯酒":暂且饮尽杯中之酒,

"歌一阕":然后唱一曲离别的壮歌。

# 阕:本指一段音乐,这里指歌曲。

"叹人生":感叹人生,

"最难欢聚易离别":离别太易,相聚太难。

# 欢聚:一作“欢居”。

"且莫辞沉醉":不要说什么已经沉醉,

"听取阳关彻":只一起听听这首《阳关曲》,要知道此次一别,自今以后,故人已到了千里之外。

# 彻:一首歌曲终了。,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王维《渭城曲》:“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去阳关无故人。”即王维《阳关曲》,代指别歌。

"念故人":即便再想念对方,

"千里自此共明月":也只能共此明月遥寄相思了。

# 千里自此共明月:本自谢庄《月赋》“美人迈兮营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阳关引·塞草烟光阔》是北宋名臣寇准的一首边塞送别词。上片由景及情,以“塞草烟光阔”的苍茫边塞和“渭水波声咽”的呜咽水声勾勒出征人启程的情景,通过折柳赠别的细节为人更添怅惘;下片以饯别酒宴将惜别情感推向高潮,“更尽一杯酒”化用王维诗意,在放歌豪饮间道出别易聚难的深沉感慨。全词由景及情,既有草原辽阔与水声呜咽的视听交融,又有折柳的缠绵与举杯的豪迈,虽无一字直言情谊深浅,却通过镜头般的场景转换,将离别的浓郁不舍自然流露。此词虽写离别之情,其豪壮之气一洗前人儿女沾巾之态,在离愁别绪中展现出豁达胸襟,结尾“千里共明月”的想象更显情意深长,将边塞诗的雄浑与宋词的细腻完美融合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诗人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封莱国公,谥忠愍,世称寇莱公、寇忠愍。19岁中进士,景德元年拜相,辽军南侵,他力排众议请帝亲征,促成澶渊之盟。寇准是宋初“晚唐体”诗人之一,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其诗宗尚晚唐,含思凄婉,富有感情;词则明白晓畅,清丽婉转,词风与韦庄、李煜较为接近。作品有《春恨》《踏莎行·春暮》等。著有《寇莱公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宋史·寇凖传》记载,寇凖曾于宋太宗至道年间(995—997)出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知县。此词或作于其任职凤翔期间,当为饯别友人时所作,借边塞风光抒写离别之情,然具体创作时间已不可确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边塞送别词,词人通过描绘了塞外苍茫开阔的春日之景,表达了对友人难舍的情谊和对人生聚散的深沉感慨。

2. 写作手法

化用:该词化用了王维的《渭城曲》,词的上片“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雯轻尘歇,征鞍发”这几句,化用了《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但因加进了塞草烟光和谓水波声以铺叙远行者出发时的情景,而显得开阔辽远。“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化用了“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别的场景都写到了折柳相赠的情节。下片“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化用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听取阳关彻”隐含有“无故人”意,词人在末尾加入“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使得该词比王维的词更显情意深长,余韵悠长。

3. 分段赏析

上片从“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写起,首句以开阔辽远的景象起笔,塞草连天,烟光苍茫,给人以荒凉孤寂之感。“渭水波声咽”紧接其后,以听觉感受引出情绪,“咽”字写出了水声低沉,似有哽咽之意,情绪悄然渗入画面,使这片景色笼上一层淡淡的忧伤。接着“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一句,画面转入近处,春雨初歇,尘埃已定,正是动身的时刻,诗人送别友人启程,眼前一片清新却难掩心头惆怅。“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两句,写送别的场景。古人送别常折柳相赠,这里轻轻折下柳枝相送,不只是礼节,更是情感的寄托。一个“轻”字,似带几分迟疑和不舍,也许是想尽量不惊扰离人心绪。“动黯然,知又后会甚时节?”直抒胸臆,道出临别之际的沉痛感受。此时人虽未别,心已怅然,问“后会甚时节”,其实也知此别或许无期。下片紧承上片,将惜别之情推向高潮。“更尽一杯酒,歌一阕”,以饮酒作别,用歌声送行,情景交融,略带豪迈,却掩不住内心的惆怅。接着“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直陈人生况味,点明全词主旨。人生的难,不在别离,而在于相聚太难。世事无常,亲友聚散如烟,感叹之深,由此可见。“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一句,劝慰友人莫辞醉酒,一杯之后,阳关曲便要唱尽,也意味着离别在即。“阳关”作为送别之曲,响彻之时,也是人心最难平之时。“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是全词的结句,以“明月”寄情,意在言外。虽相隔千里,仍可共赏一轮明月,既是安慰,也是牵挂,言尽而意长,淡淡一句,情深意重,为全词画上余韵悠长的句点。

4. 作品点评

全词就像一组连贯的镜头,从远景拉到近景,从景物转到人物,声音与画面交融,让静止的文字有了流动的美感。虽然没直接说情谊多深,但离别的不舍已说明一切。看似洒脱的举杯畅饮背后,是让人心碎的离愁,所有深情都化在了这杯酒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本词的最大特点是化用了王维的诗,使一首绝句的容量大大扩展,更为可贵的是,在词的末尾,词人用“千里自此共明月”对友人进行宽慰,把两人的心心相印的深厚情谊表现得极为透彻,更让人看到了希望的曙色。

不详青海师范大学写作学教授马敬芳《豪放词》

# 这首送别词隐括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诗意而成。但作者结合自身的感受将情景联在一起,写来真切而不浮泛,爽畅而不滞涩,故融化古人,宛如已出。

不详深圳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范晓燕《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寇准《汉上偶书》

下一篇:宋·寇准《经郴州永兴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