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行私曲":为官者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做不正当的事,
# 私曲:偏私阿曲,不公正。
"失时悔":等到失去权势或出了事的时候就会后悔。
"富不俭用":富裕的时候不节俭使用钱财,
# 俭:节省。
"贫时悔":等到贫穷的时候就会后悔。
"艺不少学":年少时不学习技艺,
# 少:年纪轻。,艺:技能;技术。
"过时悔":等到年龄大了就会后悔。
"见事不学":看到事情发生了却不学习其中的道理或技能,
"用时悔":等到需要用到的时候就会后悔。
"醉发狂言":喝醉后放纵自己说出狂妄的话,
"醒时悔":酒醒之后就会后悔。
"安不将息":平安健康的时候不注意保养身体,
# 将息:调养,休息。,安:身体健康。
"病时悔":生病的时候就会后悔。
北宋政治家、诗人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封莱国公,谥忠愍,世称寇莱公、寇忠愍。19岁中进士,景德元年拜相,辽军南侵,他力排众议请帝亲征,促成澶渊之盟。寇准是宋初“晚唐体”诗人之一,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其诗宗尚晚唐,含思凄婉,富有感情;词则明白晓畅,清丽婉转,词风与韦庄、李煜较为接近。作品有《春恨》《踏莎行·春暮》等。著有《寇莱公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人生警示的铭,借“官行私曲”“富不俭用”等现实行为场景,以排比句式列举六种因行事不当而追悔的情形,写出了对为官不廉、挥霍无度、不学无术、言行失慎、不重养生等行为的警示。
2. 分段赏析
“官行私曲,失时悔”,此句直指为官之道的核心准则。从政者若背弃公义,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徇私枉法,或许能得一时之利,却终将在东窗事发时追悔莫及。古往今来,不乏以清廉济世为志踏入仕途者,却因抵不住诱惑,在权力与利益的漩涡中迷失方向,最终身败名裂。为官者犹如执秤之人,需以公平为度,不偏不倚;又如静水映月,坚守本心,不为私欲所动摇。唯有摒弃个人喜恶,严守法律底线,方能践行“在其位,谋其政”的初心,真正做到为国尽责、为民造福。“富不俭用,贫时悔”,深刻揭示了财富与品德的辩证关系。老话说“富不过三代”,根源往往在于富贵之家不知勤俭持家的重要性。当奢靡之风盛行,挥霍无度成为常态,再多的财富也会如流水般散尽。风光时围绕身旁的“朋友”,不过是贪图利益的趋附者,一旦家道中落,便作鸟兽散。真正的智者懂得居安思危,将节俭视为立家之本。唯有克勤克俭,方能守住家业,让富贵长久;反之,坐吃山空的结局,只会在贫困降临时,徒留无尽悔恨。“艺不少学,过时悔”,强调了学习技艺需趁早的人生哲理。年少时期,人的记忆力、理解力处于黄金阶段,此时学习一门手艺或技能,往往能事半功倍。然而,许多人在青春岁月里虚度光阴,沉迷玩乐,不愿付出努力钻研技艺。待到步入中年,面对生活的压力与竞争,才惊觉自己一无所长,陷入一事无成的困境。正如古语所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春时光一去不返,白发渐生时才悔恨当初的懈怠,即便用万两黄金,也换不回逝去的学习机会。“见事不学,用时悔”,点明了人生处处皆学问的处世智慧。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次经历,都是宝贵的学习契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懂得在生活中留心观察、总结经验的人,往往更善于处理复杂事务,也更容易走向成熟。反之,那些犯错后不长记性、遇事逃避的人,面对棘手问题时,因缺乏经验与能力,只能追悔莫及。唯有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生活,在每一次经历中汲取教训,才能不断成长,从容应对人生的挑战。“醉发狂言,醒时悔”,剖析了饮酒与言行失控的危害。酒桌上,许多人因好面子、逞一时之勇,拼酒豪饮,以为这是豪爽之举,却不知酒意上头后,往往会失去对情绪与言行的控制。有人酒后胡言乱语,得罪他人;有人举止失态,丑态百出;更有甚者,因醉酒酿下难以挽回的大错。待酒醒之后,回想起醉酒时的荒唐行径,羞愧、懊悔之情涌上心头。所谓的“酒桌文化”,本质上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与其在酒桌上逞强,不如保持清醒,守住言行的底线。“安不将息,病时悔”,揭示了健康与生活方式的紧密关联。“病来如山倒”,当疾病真正降临,才后悔平日里没有好好保养身体。然而,疾病好转后,许多人又将健康抛诸脑后,继续透支生命。世间万事,唯有生死为大,名利的追逐、琐事的操劳,在健康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平安时懂得爱惜身体,才能避免“用健康换金钱,再用金钱换健康”的悲剧,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
上一篇:宋·寇准《送李生二绝句 其一》
下一篇:宋·寇准《奉和御制奉祀述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