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cuī
mài
zhù
zuò

朝代:宋作者:寇准浏览量:1
shì
níng
chóu
yàn
mián
cháng
yín
jìng
duì
liáng
tiān
mèng
huí
guó
rén
kōng
huán
wàng
duàn
chóng
chéng
yuè
yuán
shí
tài
wèi
néng
pāo
shòu
xìng
zhōng
shì
lín
quán
míng
zhāo
fèng
zhào
xiá
fāng
chù
yān
jiāng
chuán

译文

空荡的房间里凝聚着愁绪,我厌烦了夜晚的睡眠,在寂静中长久吟诵,面对着将要转凉的天色。梦中回到故乡,人终究未能真正归来,望穿了层层城池,月亮依旧圆满。时局安定,我不能抛弃官职,性格孤高,终究还是思念着山林泉石的生活。明天就要奉命去往远方,不知在哪片烟水迷茫的江面上,才能停泊我的客船。

逐句剖析

"虚室凝愁厌夜眠":空荡的房间里凝聚着愁绪,我厌烦了夜晚的睡眠,

"长吟静对欲凉天":在寂静中长久吟诵,面对着将要转凉的天色。

"梦回故国人空还":梦中回到故乡,人终究未能真正归来,

"望断重城月自圆":望穿了层层城池,月亮依旧圆满。

# 自:集本作倍。

"时泰未能抛组绶":时局安定,我不能抛弃官职,

"性孤终是忆林泉":性格孤高,终究还是思念着山林泉石的生活。

"明朝奉诏遐方去":明天就要奉命去往远方,

"何处烟江寄客船":不知在哪片烟水迷茫的江面上,才能停泊我的客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邺中和崔迈著作(其一)》是北宋寇准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描绘了诗人夜不能寐、长吟抒怀的情景,借秋夜、故国、明月、烟江等意象,抒发复杂情感。首联以“虚室凝愁”“长吟”开篇,奠定愁苦基调;颔联“梦回故国”“望断重城”写思乡之切,“月自圆”反衬人孤独;颈联“未能抛组绶”显官场无奈,“忆林泉”表对隐逸向往;尾联“奉诏遐方去”“何处寄客船”道漂泊迷茫。全诗情景交融,语言凝练,将思乡、官场失意、对自由的渴望融为一体,情感真挚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诗人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封莱国公,谥忠愍,世称寇莱公、寇忠愍。19岁中进士,景德元年拜相,辽军南侵,他力排众议请帝亲征,促成澶渊之盟。寇准是宋初“晚唐体”诗人之一,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其诗宗尚晚唐,含思凄婉,富有感情;词则明白晓畅,清丽婉转,词风与韦庄、李煜较为接近。作品有《春恨》《踏莎行·春暮》等。著有《寇莱公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羁旅思乡诗。借秋夜、虚室、明月、故国、重城、烟江等景象,写出了诗人内心交织的思乡之切、官场失意的苦闷。抒发对故国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感真挚深沉,情景高度交融。

2. 分段赏析

首联“虚室凝愁厌夜眠,长吟静对欲凉天”,以“虚室”“凝愁”勾勒出诗人独处空室、愁绪满怀的状态,“厌夜眠”“长吟”直接点明其因愁难眠、借诗抒怀的情状。“静对欲凉天”则以秋夜将凉的清冷景物,烘托内心的孤寂,情景交融,奠定全诗愁苦基调。颔联“梦回故国人空远,望断重城月自圆”,写梦中回到故国却只见空寂辽远,醒来凝望重重城池尽头,唯有明月高悬。“人空远”道尽思乡而不得见的怅惘,“月自圆”以明月的圆满反衬人的孤独,运用反衬手法,强化了思乡之情。颈联“时泰未能抛组绶,性孤终是忆林泉”,转入对现实处境的感慨。“时泰”指时局安定,“未能抛组绶”写出诗人虽对官场有所厌倦,却因职责难以脱身的无奈;“性孤”“忆林泉”则流露其性格孤高,向往山林泉石的隐逸生活,展现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尾联“明朝奉诏遐方去,何处烟江寄客船”,设想次日奉命远赴他乡,不知将在何处的烟江之上停泊客船。“遐方去”点出漂泊之途,“何处寄”充满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将思乡、宦游的愁绪推向深沉,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寇准《句》

下一篇:宋·寇准《洛阳有怀岐山旧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