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天寥落冻云垂":暮色中天色寂寥,冻结般的云层低垂,
"一望危亭欲下迟":我站在高耸的河上亭远望,迟迟不愿走下亭子。
"临水数村谁画得":河岸边那几座临水的村落,有谁能够描绘出来,
"浅山寒雪未销时":远处浅山之上,冬日的残雪还未消融。
北宋政治家、诗人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封莱国公,谥忠愍,世称寇莱公、寇忠愍。19岁中进士,景德元年拜相,辽军南侵,他力排众议请帝亲征,促成澶渊之盟。寇准是宋初“晚唐体”诗人之一,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其诗宗尚晚唐,含思凄婉,富有感情;词则明白晓畅,清丽婉转,词风与韦庄、李煜较为接近。作品有《春恨》《踏莎行·春暮》等。著有《寇莱公集》。
1. 分段赏析
开篇“暮天寥落冻云垂”,短短七字,便勾勒出一幅冬日傍晚的萧瑟景象。“暮天”点明时间,暮色降临,天地间一片苍茫;“寥落”一词,生动地描绘出天空的空旷与寂寥,给人以清冷孤寂之感;“冻云垂”则进一步渲染氛围,厚重低垂的云层仿佛被冻结一般,不仅暗示天气的寒冷,更增添了画面的压抑感,为全诗奠定了清冷、孤寂的基调。“一望危亭欲下迟”,诗人将视角转向自己所处的河上亭。“危亭”,写出亭子高耸、地势险要,给人一种险峻之感。而“欲下迟”三个字,精妙地刻画出诗人的神态与心境。诗人站在亭上,久久凝望四周,迟迟不愿走下亭子,这一细节暗示着他内心正被某种情绪所牵绊。或许是眼前的萧瑟之景触动了他的情思,亦或是他在这静谧的环境中陷入了深沉的思考,使得他流连忘返,不愿离去。后两句“临水数村谁画得,浅山寒雪未销时”,诗人的目光从近处的亭子投向远方。河岸边,几座村落临水而建,错落有致;远处的浅山之上,残雪尚未消融,一片银白。诗人不禁发出感叹:这样的美景,有谁能够描绘出来呢?这一问,既表达了诗人对眼前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暗含着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在这清冷孤寂的冬日,诗人独自面对这如画的景致,却无人分享,无人理解,内心的孤寂与惆怅愈发浓烈。同时,“浅山寒雪未销时”的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忧愁与迷茫,如同那尚未消融的残雪,久久萦绕在心头。
上一篇:宋·寇准《瑞庆园观稼奉圣旨次韵》
下一篇:宋·寇准《吊任瓘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