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òu
寿
ān
shī
shí
shǒu
·
·
pēn
quán

朝代:宋作者:司马光浏览量:1
cāng
shuāng
qiū
yún
luàn
fēng
bèng
chū
zuān
shí
léng
róng
xià
jīng
zhēn
quán
xuě
tuō
bái
luò
tán
héng
yǐn
chéng
qīng
lǎo
cháng
téng
zhǐ
chǐ
xīng
lán
chū
wàng
dōng
西

译文

青苍崖壁两两崛起,与秋云相齐,错落峰峦突兀而出,如攒聚的犀角般尖锐。石棱粗糙硌脚,马足难行,遂下马步行,踏入荆棘丛生的溪谷。瀑泉飞泻如沃雪般莹白,拖曳着白虹般的光带,落潭之水横流成溪,清澄可鉴。老树盘曲,长藤蔓延,咫尺之间竟迷失路径,游兴将尽欲寻归途,却已不辨东西。

逐句剖析

"苍崖双起秋云齐":青苍崖壁两两崛起,与秋云相齐,

"乱峰迸出如攒犀":错落峰峦突兀而出,如攒聚的犀角般尖锐。

"石棱涩不容马蹄":石棱粗糙硌脚,马足难行,

"下马步入荆榛豀":遂下马步行,踏入荆棘丛生的溪谷。

"瀑泉沃雪拖白霓":瀑泉飞泻如沃雪般莹白,拖曳着白虹般的光带,

"落潭横引成清溪":落潭之水横流成溪,清澄可鉴。

"老木长藤咫尺迷":老树盘曲,长藤蔓延,咫尺之间竟迷失路径,

"兴阑欲出忘东西":游兴将尽欲寻归途,却已不辨东西。

# 阑:一作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寿安杂诗十首・喷玉泉》是宋代司马光所作的纪游诗。此诗前四句描绘了诗人前往喷玉泉途中所见的山势险峻,“苍崖双起”“乱峰迸出”勾勒出群山巍峨奇崛之态,“石棱涩”“荆榛豀”则通过行路艰难,烘托出此地的荒僻原始。后四句着重刻画喷玉泉周边景致,“瀑泉沃雪”“落潭成溪”以生动比喻展现出瀑布的壮美与溪流的清澈,“老木长藤”“忘东西”则通过描写山林幽深与诗人沉醉其中的状态,将喷玉泉一带的清幽神秘和盘托出。全诗以质朴笔触、巧妙比喻,将山水之景与游历之趣融为一体,生动呈现出喷玉泉独特的自然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为相期间,废除绝大部分新法,罢黜新党。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的诗质朴流畅,如《道傍田家》《又和夜丽村舍》《始至洛中言怀》等。词今存三首,词风清新疏淡。其散文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资治通鉴》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此外,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苍崖双起秋云齐”一句,描绘出两座苍劲的山崖拔地而起,仿佛与秋日的云朵平齐。开篇便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气势,以“苍崖”点明山崖之色,尽显其古朴厚重,而“双起”突出山崖的巍峨并立之态,“秋云齐”更是从侧面烘托出山崖之高,直入云霄,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为全诗奠定了豪迈大气的基调。“乱峰迸出如攒犀”,此句描写众多山峰杂乱地突兀而出,好似密集攒聚的犀牛角。诗人运用形象的比喻,将乱峰比作攒犀,生动地展现出山峰的尖锐、林立且形态各异,“迸出”二字更赋予山峰一种动态之感,仿佛它们是突然从大地中喷发而出,充满了力量,进一步渲染出此地山峰的奇崛与壮美。“石棱涩不容马蹄”,写道路上的石头棱角分明且表面粗糙,致使马蹄难以踏行。此句从行路的艰难这一细节入手,通过对石棱“涩”的特点刻画,侧面表现出所处之地的荒僻与未经修整,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前行之不易,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真实感与生活气息。“下马步入荆榛豀”,诗人因道路崎岖,不得不下马步行,踏入那荆棘丛生、榛莽遍布的山溪之中。此句既承接上句,又进一步展现出诗人对探寻此地的执着,即便道路艰难,也阻挡不了其深入山林溪涧的脚步,从中可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奇景的向往与好奇之心。“瀑泉沃雪拖白霓”,此句将瀑布比作如白雪般倾泻而下、拖着白色霓虹般的水流。诗人用“沃雪”形象地描绘出瀑布水色的洁白纯净,如同雪浪滚滚;“拖白霓”则以极为生动的笔触,写出瀑布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如霓虹般的光芒,且其形态蜿蜒如带,将瀑布的壮美与瑰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极具画面感。“落潭横引成清溪”,描绘瀑布落入水潭后,又横向引出一条清澈的溪流。“落潭”承接上句瀑布的流向,“横引”则生动地表现出水流从潭中引出时的姿态,给人一种灵动之感,而“成清溪”点明了瀑布落下后形成的新水流清澈的特点,使画面从磅礴的瀑布过渡到清幽的溪流,富有变化。“老木长藤咫尺迷”,写高大古老的树木和长长的藤蔓相互缠绕,即使近在咫尺也让人迷失方向。诗人通过对老木长藤繁茂缠绕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深、神秘的氛围,突出此地山林的原始与荒芜,“咫尺迷”三字更是强化了这种迷失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兴阑欲出忘东西”,诗人在此美景中兴致盎然,想要走出山林时却忘记了东西方向。此句从诗人自身的感受出发,以“忘东西”这一行为,侧面烘托出此地景色之迷人,让诗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份悠然自得的情趣,使整首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司马光《和之美舟行杂诗八首·野花》

下一篇:宋·司马光《瞑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