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uò
chū
xià
zuò

朝代:宋作者:司马光浏览量:1
yuè
qīng
zhà
qíng
nán
shān
dāng
zhuǎn
fēn
míng
gèng
liǔ
suí
fēng
wéi
yǒu
kuí
huā
xiàng
qīng

译文

四月里天气清明和暖,一场雨刚刚停歇,天放晴了,正对门的南山在雨后山色变得格外清晰分明。再也没有那像雪花般随风飞舞的柳絮了,只有那向日葵执着地朝着太阳盛开。

逐句剖析

"四月清和雨乍晴":四月里天气清明和暖,一场雨刚刚停歇,天放晴了,

# 乍:刚刚。,清和:天气清明而和暖。

"南山当户转分明":正对门的南山在雨后山色变得格外清晰分明。

# 南山当户转分明:写由雨到晴的过程。因为正对着南山,所以晴雨变化看上去特别分明。南山当户:正对门的南山。

"更无柳絮随风起":再也没有那像雪花般随风飞舞的柳絮了,

# 更无柳絮随风起:化用东晋谢道韫诗句:“未若柳絮因风起”。随风起:一作因风起。

"惟有葵花向日倾":只有那向日葵执着地朝着太阳盛开。

# 惟有:仅有,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居洛初夏作》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主题围绕诗人客居他乡时对初夏景致的感怀,借景抒情表达自身志向。开篇描绘四月雨后初晴,南山在门前变得格外清晰的景象,勾勒出清新自然之景。下半部分将不再随风飘飞的柳絮与始终向阳的葵花对比,以景表意。写作手法运用托物言志,以柳絮象征投机取巧之人,葵花象征忠诚不二之士,含蓄地传递情感与志向。前二句写景为铺垫,后二句深化主题。该诗最大特点是以小见大,借寻常景物寄寓深刻情志。其语言浅近却意境深远,意象运用巧妙,体现出司马光在诗歌创作上远近结合、托物言志的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为相期间,废除绝大部分新法,罢黜新党。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的诗质朴流畅,如《道傍田家》《又和夜丽村舍》《始至洛中言怀》等。词今存三首,词风清新疏淡。其散文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资治通鉴》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此外,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变法举措。司马光坚决反对变法,由于和王安石的政见严重不合,无奈之下,他被迫离开了京城汴京。离开京城后,司马光退居洛阳,在那里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哲宗登基,才返回京城任职。这首《客中初夏》,就是司马光退居洛阳期间创作的。诗中看似在描写初夏景色,实际上,结合当时的背景不难发现,它暗含了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的不满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诗。诗歌开篇描绘出四月雨后初晴,和暖明媚的景象,后两句以“柳絮”和“葵花”形成鲜明对比,暗喻那些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波逐流之人,“葵花向日倾”则象征对国家的忠贞不渝。整首诗借初夏的自然之景,委婉含蓄地抒发情志,既勾勒出清新明快的夏日图景,又传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和政治操守的追求。

2. 写作手法

远近结合:“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采用远近结合的手法,将雨后初晴的近景与远处南山的景色相融合,营造出开阔、清新的画面。比喻:“更无柳絮因风,惟有葵花向日倾”用随风飘荡的“柳絮”暗喻在政治上投机取巧、立场不坚定之人。又以“葵花”比喻恢复旧政的人。托物言志:“惟有葵花向日倾”以始终向阳的“葵花”自比,表明自己对君王和国家的忠诚。

3. 分段赏析

第一句:“四月清和雨乍晴”开篇以质朴文字点明时令与天气。四月,正值春末夏初,气候清和,又逢雨过天晴。短短七字,勾勒出雨后初晴的清新氛围,让一幅明媚的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奠定全诗明快的基调,也为后续景致的描绘做了铺垫。第二句:“南山当户转分明”承接上句,雨后空气澄澈,正对门户的南山轮廓愈发清晰,山色青翠欲滴。诗人巧妙选取南山这一典型景物,强化雨后初晴的视觉效果,营造出开阔、明朗的意境,使整首诗洋溢着生机与活力,进一步烘托出清爽的夏日氛围。第三句:“更无柳絮随风起”笔锋一转,由写景过渡到托物言志。柳絮通常随风飘舞,象征着缺乏主见、投机取巧之人。诗人直言眼前没有柳絮随风飞舞,实则表明自己不会像柳絮一样,在政治的风云变幻中随波逐流、投机附和,借此抒发坚守自我的政治操守。第四句:“惟有葵花向日倾”将葵花始终向阳的特性与柳絮形成鲜明对比。在诗人眼中,葵花向阳的特质,代表着忠诚与坚定,恰似自己对君主、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诗人以葵花自比,批判如柳絮般见风使舵的小人,彰显自身对正道的执着追求。

4. 作品点评

《居洛初夏作》中,司马光描绘富有变化的画面,对雨雾南山、飘舞柳絮着墨甚少,却对葵花情有独钟。长期的官场经历,让司马光对人云亦云的现象极为反感,因而不愿像柳絮一样,在政治上随波逐流、丧失自我。他借葵花向阳,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明自己如同葵花眷恋太阳一般,对皇帝忠心耿耿,矢志不渝地报效国家,展现出高尚的政治操守与坚定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司马光《阏逢敦{妆女换羊}二月十一日与一二僚友游叔》

下一篇:宋·司马光《送李学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