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bēi
yuè
·
·
jìn
lòu
huā
shēn

朝代:宋作者:柳永浏览量:1
jìn
lòu
huā
shēn
xiù
gōng
yǒng
huì
fēng
nuǎn
biàn
sháo
jǐng
mén
shí
èr
yuán
xiāo
sān
yín
chán
guāng
mǎn
lián
yún
dào
líng
fēi
guàn
sǒng
huáng
jiā
ruì
yān
cōng
qiàn
cuì
huá
xiāo
xìng
shì
chù
céng
chéng
láng
yuàn
lóng
fèng
zhú
jiāo
guāng
xīng
hàn
duì
zhǐ
chǐ
áo
shān
kāi
shàn
huì
yuè
liǎng
shén
xiān
yuán
xián
guǎn
xiàng
xiǎo
rén
wèi
sàn
yíng
wàn
jǐng
shān
áo
biàn
yuàn
suì
suì
tiān
zhàng
cháng
zhān
fèng
niǎn

译文

随着禁漏的不断滴漏,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了,花草已经长高了,太阳就像个刺绣工人不断在大地上绣出各种图画,带有蕙花香气的风把温暖散布在人间。正值美好春光时节、都城有十二座门,正月十五元宵节,皎洁的明月洒下满目光辉。很高的阁楼之间的通道几乎和云层相连。皇室成员的居所高耸华丽,嘉气瑞烟缭绕在花草树木之间,有如仙境一般。元宵佳节,皇帝出来和大家一起观灯赏月,临幸到了皇城的有如神仙所居住的花园之中。龙凤花纹的蜡烛、与天空的星月所发出的光辉交相辉映。在距离灯火晚会很近的地方、打开皇帝依仗的掌扇。会见由乐府管理的民官、两籍乐妓,梨园四部的弦管乐器齐奏发声。天快亮了、人们还没散去。千万街巷间人声鼎沸、如群山欢呼、鳌鱼腾跃般热烈。愿年年岁岁,在皇家仪仗之中、都能瞻望到帝王车驾的风采。

逐句剖析

"禁漏花深":随着禁漏的不断滴漏,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了,花草已经长高了,

# 禁漏花深:禁漏,皇宫里用以计时的计时器。花深,花草长高了。

"绣工日永":太阳就像个刺绣工人不断在大地上绣出各种图画,

# 绣工日永:绣工,指太阳,太阳就像是一个刺绣工人一样,不断在大地上绣出各种美丽的图画;日永,一天比一天长。

"蕙风布暖":带有蕙花香气的风把温暖散布在人间。

# 布暖:把温暖散布在人间。,蕙风:带有蕙花香气的风。

"变韶景、":正值美好春光时节、

# 变韶景:变成春天的时光。

"都门十二":都城有十二座门,

# 都门十二:都城之门有十二座,借指整个京城。其实北宋都城并非真有十二座城门,此处属于用典,典出李贺《李凭箜篌引》: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在汉唐之际,旧长安城墙四面,一面有三门,四面共计十二门。

"元宵三五":正月十五元宵节,

"银蟾光满":皎洁的明月洒下满目光辉。

# 银蟾光满:银蟾,月亮,旧时文人常把月亮称作蟾宫,因而称月亮为银蟾。光满,月圆。

"连云复道凌飞观":很高的阁楼之间的通道几乎和云层相连。

"耸皇居丽":皇室成员的居所高耸华丽,

"嘉气瑞烟葱蒨":嘉气瑞烟缭绕在花草树木之间,有如仙境一般。

"翠华宵幸":元宵佳节,

"是处层城阆苑":皇帝出来和大家一起观灯赏月,临幸到了皇城的有如神仙所居住的花园之中。

# 阆苑:传说中的神仙住所。

"龙凤烛、":龙凤花纹的蜡烛、

"交光星汉":与天空的星月所发出的光辉交相辉映。

"对咫尺鳌山、":在距离灯火晚会很近的地方、

"开羽扇":打开皇帝依仗的掌扇。

"会乐府、":会见由乐府管理的民官、

"两籍神仙":两籍乐妓,

"梨园四部弦管":梨园四部的弦管乐器齐奏发声。

# 梨园:戏班子。此指乐府、教坊之类。 《新唐书·礼乐志》:“明皇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皇帝梨园子弟”。四部:四部乐工,即龟兹、大鼓、胡、军乐。《新唐书·南蛮·骠列传》:“凡乐三十工,百九十六人,分四部:一龟兹部;二大鼓部;三胡部;四军乐部。”此统指所有的管弦之乐。

"向晓色、":天快亮了、

"都人未散":人们还没散去。

"盈万井、":千万街巷间人声鼎沸、

"山呼鳌抃":如群山欢呼、鳌鱼腾跃般热烈。

# 鳌抃:《楚辞·天问》:“鳌戴山抃,何以安之?”后以“鳌抃”形容欢欣鼓舞。

"愿岁岁":愿年年岁岁,

"天仗里、":在皇家仪仗之中、

"常瞻凤辇":都能瞻望到帝王车驾的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倾杯乐・禁漏花深》为北宋柳永所作词篇。上阕聚焦元宵节,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明媚和煦的节日氛围,铺陈出温馨热闹的场景底色;下阕则围绕皇帝驾临这一情节展开,生动描绘元夕灯会因帝王亲临而愈发沸腾的盛景。词作依循层层渲染之法,将盛世气象融入字里行间,虽存在以词颂世的痕迹,却也从民俗与皇家气象交融的视角,鲜活呈现北宋社会生活的独特风貌,为后世窥探彼时社会基调留存生动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倾杯乐・禁漏花深》由柳永创作,为宋仁宗元宵佳节与民同乐之场景而作。在宋代,每至元宵夜,京城会举办盛大灯火晚会,皇帝有时会走出宫门,与百姓一同观灯,借“与民同乐”之举,彰显天下太平、君臣同欢的盛世气象。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节令词。描绘北宋汴京元宵佳节盛景,上阕借早春景致、元宵月色、京城建筑与祥瑞雾气,渲染节日氛围,凸显天子驾临的太平气象;下阕聚焦帝王亲临后的灯会狂欢,从烛火交辉、歌舞齐欢到臣民祈愿,尽显元宵喜乐与君民同乐图景,展现北宋前期物阜民康的社会风貌。

2. 写作手法

渲染:上阕从多个角度铺写,营造出上元节的氛围。以早春“昼长草绿、和风送暖”描绘自然景色,奠定了明媚的基调;“元宵三五,皓月当空”着重写节日,展现天空景象的美好;描绘建筑的气势,再用“嘉气瑞烟”笼罩出朦胧的祥瑞之感,一层一层叠加渲染,最终引出“翠华宵幸”天子夜间到来的高潮,使太平的景象浓厚得让人真切感受到。​下阕延续这样的渲染方式,“龙凤烛火交辉星月”写灯火,“鳌山旁羽扇起舞”描歌舞,“箫鼓喧闹、人声鼎沸”摹声响,直至拂晓臣民山呼,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把君民同乐的热闹与祈盼,渲染得饱满生动。虚实结合:上阕中,“复道连云、飞观凌空、皇居巍峨”是实写京城建筑的雄伟,为画面奠定坚实基础;“嘉气瑞烟葱蓓”则是虚写,以祥瑞云雾营造出朦胧虚幻之感,虚实交融,让建筑既有现实的壮丽,又添几分神秘吉庆,丰富了意境。下阕里,“龙凤烛火与星月交辉,鳌山旁舞者持羽扇翩然起舞”等是实写眼前热闹场景,“祈愿岁岁瞻望凤辇”则是虚写百姓的心理期盼,虚实相衬,使元宵盛景与君民情谊都更显深沉。

3. 分段赏析

上阕聚焦渲染上元节氛围。开篇紧扣早春时令,呈现冬去春来、昼长草绿、和风送暖的新春景致,为全词奠定明媚和煦基调。“变韶景”一韵顺势承接,点明恰逢元宵十五,此时京城春景正好,皓月当空、清辉遍洒。“连云”等韵,视角从天空转至地面,宏观勾勒京城建筑:月光里,复道连云、飞观凌空,皇居巍峨壮丽,本是写实且气势恢宏之笔,却因“嘉气瑞烟葱蓓”一句添彩——祥瑞云雾笼罩建筑,让实写之景多了朦胧缥缈美,更烘托出吉庆祥和氛围。层层渲染后,“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托出高潮:天子驾临,与民同赏佳节,尽显太平气象。下阕着力描绘皇帝驾临后的元夕盛景。龙凤烛火与星月交辉,鳌山旁舞者持羽扇翩然起舞,乐府、梨园乐人同百姓共欢,箫鼓喧闹、人声鼎沸。直至拂晓,都人仍未散去,街巷满是臣民,齐向天子山呼万岁,祈愿岁岁能在仪仗中瞻望凤辇,亲见帝王风采,将元宵喜乐、君民同乐的热闹与祈盼,渲染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从内容来看,此词虽有以词颂圣、迎合时世之嫌,却如实地还原了东京汴梁元宵之夜的繁华喧嚷,生动展现出北宋前期物资丰饶、百姓安居的社会图景,具备独特的历史认知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永初为上元辞,有“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管弦”之句,传禁中,多称之。后因秋晚张乐,有使作《醉蓬莱》辞以献,语不称旨。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

# 词亦流畅,但稍以近俗。元宵词佳者甚多,此可以削。

明张綖《草堂诗余别录》卷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柳永《惜春郎·大石调》

下一篇:宋·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