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谢水流倏忽":倏忽之间,花朵凋谢,流水匆匆,
# 倏忽:很快地,忽然。
"嗟年少光阴":感慨年少的青春时光飞逝。
# 嗟:叹息。
"有天然、":有位佳人天生、
"蕙质兰心":蕙草般的品质、兰花般的高洁心性。
"美韶容、":美丽的容貌、
"何啻值千金":何止值千金。
"便因甚、":然而因为不知名的原因、
"翠弱红衰":像绿叶凋萎、红花衰败,
# 翠弱红衰:形容女子生病时的衰弱。
"缠绵香体":久病缠身,
# 缠绵:形容久病不愈。
"都不胜任":让其不堪承受。
# 胜任:承受得住。
"算神仙、":即便神仙、
"五色灵丹无验":五色灵丹也无效,
"中路委瓶簪":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
# 委瓶簪:丢掉瓶子和簪子。指女子死亡。
"人悄悄":人默然无语,
"夜沉沉":夜色深沉。
"闭香闺、":香闺的房门紧闭、
"永弃鸳衾":鸳鸯被永远搁置。
"想娇魂媚魄非远":想来那佳人的魂魄还没走远,
"纵洪都方士也难寻":然而即便是鸿都方士也难以追寻。
# 洪都方士:鸿都研究道法仙术的人。洪都,疑为“鸿都”。
"最苦是、":最凄苦的是、
"好景良天":往昔的美好时光,
"尊前歌笑":畅饮歌唱,欢声笑语,
"空想遗音":都只成为了对她温柔音容的空虚怀念。
"望断处":极目远望,
"杳杳巫峰十二":巫山十二峰缥缈遥远,
# 杳杳:幽远的样子。
"千古暮云深":千古暮云深深不知处。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悼亡词,描写了青春流逝、美人病弱香消以及夜深人静时女子空闺独处的寂寞情景,表达了生者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痛,抒发了对人生无常、永诀难再的悲怆与无尽离愁。
2. 分段赏析
上片以“花谢水流倏忽”起笔,借花落水逝之速喻青春易散,“倏忽”二字点出时间之无情,奠定全篇哀婉基调。“嗟年少光阴”直抒对少年短促的痛惜,引出下文对佳人的刻画。“有天然、蕙质兰心”以“蕙质兰心”状其内在美质,强调女子品性高洁;“美韶容、何啻值千金”用“何啻”强化其倾城容颜的珍贵。“便因甚、翠弱红衰”具象化红颜凋零,暗示生命力的流逝与青春的消亡。“缠绵香体,都不胜任”写病体难支的凄楚,突显生命之脆弱,令人痛惜。“算神仙、五色灵丹无验”以仙丹无效反衬人力之有限,“中路委瓶簪”以发簪遗落喻生命戛然终止,深化生死离别之悲,既是对美好生命消逝的哀悼,也是对岁月无情的感叹。下片转入深夜死寂氛围的描写,“人悄悄,夜沈沈”叠字摹写环境的静谧冷清,烘托内心孤寂。“闭香闺、永弃鸳衾”中“永弃”二字写尽生死永隔的无望,鸳衾成单,更显人去床空的凄凉意象。“想娇魂媚魄非远”写亡魂似在眼前却不可捉摸,“纵洪都方士也难寻”借道教方士典故,极言寻魂之不可得,悲怆之至。“最苦是、好景良天”以乐景反衬哀情,更见心中创痛;“尊前歌笑,空想遗音”以“空想”写人已去、回忆徒存的落寞。“望断处,杳杳巫峰十二”化用巫山神女传说,以巫峰云雾象征生者与逝者永隔之境,遥不可及;“千古暮云深”一句将离愁延展至无尽的时空,使哀情由一人一事而升华至对人生无常、世事无常的深沉体悟。
上一篇:宋·柳永《驻马听·凤枕鸾帷》
下一篇:宋·柳永《过涧歇近(中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