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络天开":益州地处井宿之分野,
# 井络:井为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井络指井宿的区域,既专指岷山,又泛指蜀地。晋左思《蜀都赋》:“岷山之精,上为井络。”唐孙樵《刻武侯碑阴》:“是井络之野,与武侯存亡俱矣。”井:星宿名,即井宿,古时二十八宿之一。络:笼罩。
"剑岭云横控西夏":此地的大小剑山似高耸入云,山势险要,为控制西夏国的一道天然屏障。
# 西夏:古代由党项族拓拔氏于公元1038年建立的大夏国,宋人称之谓西夏。共传十主,其盛时据有今宁夏、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以及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一带。,控:控制。,剑岭:亦称剑峰,即古蜀剑山。唐李商隐《井络》:“井络天彭一掌中,漫夸天设剑为峰。”冯浩笺注:“剑州剑门县界大剑山,即梁山也,其北三十里有小剑山。”
"地胜异、":锦官城地势优越独特,
# 胜异:与他处不同的奇丽。
"锦里风流":城内风物奇异美妙,
# 风流:风物奇异美妙。,锦里:地名,位于成都南,后以之代称成都,又称锦官城。《华阳国志》:“锦江织锦濯其中,则鲜明,故名曰锦里。”唐李商隐《筹笔驿》:“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蚕市繁华":丝织业繁荣,
# 蚕市:古蜀以蚕市著称,丝织业繁荣。旧俗每年春时,州城及属县循环一十五处有蚕市。详见宋黄休复《茅亭客话》。前蜀韦庄《怨王孙》:“锦里蚕市,满街珠翠,千万红妆。”
"簇簇歌台舞榭":到处都有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歌曲声和喧闹声不绝于耳。
# 簇簇:一丛丛的。
"雅俗多游赏":城内游赏的人很多,或雅或俗,
# 游赏:游览观赏。,雅俗:风雅之士与流俗之人。
"轻裘俊、":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一些富家子弟,衣着华丽,
# 俊:英俊的少年。,轻裘:轻暖的皮衣。这里代指富贵或权贵之人。
"靓妆艳冶":而那些装扮靓丽的女子,更是艳丽娇媚。
# 艳冶:艳丽。,靓妆:漂亮的打扮,此代指美女。
"当春昼":成都三月时,
"摸石江边":江边摸石之游,
# 摸石:成都风俗活动。《月令广义》:“成都三月有海云山摸石之游,求子,得石者生男,得瓦者则生女。”
"浣花溪畔景如画":浣花溪畔的景色如画。
# 浣花溪:锦江支流,又称濯锦江、百花潭,位于成都西。溪边有唐代大诗人杜甫故居浣花草堂。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之三:“竹寒沙碧浣花溪,橘刺藤梢咫尺迷。”仇兆鳌注引《梁益记》:“溪水出涝江。居人多造彩笺,故号浣花溪。”
"梦应三刀":您高升的梦已然应验,
# 梦应三刀:《晋书·王溶传》:“溶夜梦悬三刀于卧室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溶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日:‘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果迁溶为益州刺史。”
"桥名万里":您的万里鹏程也于此处展开。
# 桥名万里:万里桥位于成都南锦江之上。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万里桥架大江水,在县南八百,蜀使费袜聘吴,诸葛祖之。费讳曰:‘万里之路,始于此行。’因以为名。”唐杜甫《狂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中和政多暇":自从益州太守赴任以来,政治清明,四境无事,人民安居乐业,使万物都处于和谐状态。
# 中和: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儒家认为能“致中和”,则天地万物皆能各得其所,达于和谐境界。政多暇,谓当政者能“致中和”。社会则安宁和谐.政事因而宽松多暇。这是对当时成都当政者的赞扬。
"仗汉节、":太守上任没多久,便使蜀地局面稳定,
# 仗汉节:“仗汉节”句:是说成都当政者甫一到任,就政清吏廉,功德彰显。仗汉节,犹奉朝廷派遣。汉节本指汉天子所授符节,这里指朝廷任命的文书、印信。仗:执持。节: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
"揽辔澄清":便使蜀地局面稳定,政通人和,
# 揽辔澄清:《后汉书·范滂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高掩武侯勋业":其功勋之高胜过诸葛武侯,
# 武侯:指三国时辅刘备建蜀国的诸葛亮。《三国志·诸葛亮传》:“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
"文翁风化":而且还像文翁一样,教育感化民众。
# 风化:旧指教育感化。,文翁:为汉景帝时蜀地郡守。《汉书·文翁传》:“文翁,庐江舒人也。……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台鼎须贤久":朝廷等待贤才已久,
# 须:等待。,台鼎:指宰辅。即所谓三公。意为如星有三台,鼎有三足,故称。汉蔡邕《大尉汝南李公碑》:“天垂三台,地建五岳,降生我哲,应鼎之足。”这里是泛指职掌重权者。
"方镇静、":你刚刚使这里安定,
# 方镇静:“方镇静”句:谓剐刚稳定下来,朝廷又要将其别任。命驾,命人驾车,谓即动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镇静:安定。
"又思命驾":就又被另投重任。
"空遗爱":只留下仁爱,
# 遗爱:指遗留仁爱于后世。旧多用作对地方长官卸职的颂词。《史记·燕昭公世家》:“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之政,怀棠树而不敢伐,哥(歌)咏之,作《甘棠》之诗。”这便是“甘棠遗爱”。唐白居易《别桥上竹》:“我去自惭遗爱少,不教吾得似甘棠。”
"两蜀三川":蜀地,
# 三川:指蜀境三水系。《宋史·河渠志》:“始嘉、眉、蜀、益间,夏潦洋溢,必有溃暴衡决可畏之患。自凿离堆(指都江堰)以分其势,一派流于成都以合岷江,一派由永康至泸州以合大江,一派入东川,而后西川,沫水之害减,而耕桑之利博矣。”,两蜀:指东蜀、西蜀。
"异日成嘉话":以后也会成为一段佳话。
# 异日:他日,来日。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投献词。通过词人在成都的所见所感,表达当代如张咏等官员的开明州郡之治,反映出词人内心蕴菁已久的一股政治热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词中多用典故,如“梦应三刀”用王浚迁为益州刺史的典故,传说晋王濬曾梦见屋梁上悬挂三刀,后又益一刀,部下猜测说是任益州刺史的征象,后竟果如其言。又如“桥名万里”用了诸葛亮送费棉出使吴国的典故,万里桥,相传为李冰所建。刘光祖《万里桥记》说“古今相传,孔明于此送吴使张温,曰:‘此水下至扬州万里。’后因以名。或则曰:费袆聘吴,孔明送之至此,曰:‘万里之道,从此始也。’”都是暗喻官员的升调。这里是对地方官的文治武功的赞美
3. 分段赏析
上片着力刻画蜀地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开篇以“控西夏”三字,引出一组四字对仗——“井络天开,剑岭云横”,凸显了蜀地地势雄浑险要、地理位置扼要。此处“井络”“剑岭”巧妙嵌入“蜀地”元素,“天开”“云横”“控西夏”等表述,尽显磅礴气势。“地胜异”之后,文笔一转,聚焦成都风物的奇丽与独特。“簇簇歌台舞榭”六字后,一组四字对仗“锦里风流,蚕市繁华”跃然纸上,细致勾勒出成都街市的热闹繁华。“锦里”“蚕市”作为成都的古称,用以指代成都,既贴切又典雅。随后的两句描绘市井人物活动:“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那些衣着讲究的俊俏男女,自身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结尾以“景如画”三字,引出“摸石江边,浣花溪畔”这一组四字对仗,直言蜀地风光旖旎,宛如画卷。下片不吝笔墨褒扬蜀地某地方官的文治武功。“梦应三刀,桥名万里”借用王浚升任益州刺史、诸葛亮送费棉出使吴国这两个典故,暗指某官员被调任为成都地方长官。“中和政多暇”,赞誉他执政公允平和,政事处理游刃有余。“仗汉节”三句,颂扬他奉朝廷之命来到成都任职,怀揣革新政治的抱负和举措,其功绩甚至超越了诸葛亮的治蜀成就、文翁在蜀地的教化之功。“台鼎须贤久”两句,意在表明朝廷极为看重这样有才干的人才,不出多久,他必然会升任如台鼎般显赫高位。“空遗爱”三句,则述说他离任后,治理地方的功绩会在蜀地百姓间广为传颂。整篇下片大量运用典故,词格显得高古大气,颇具恢弘气势。但“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这一表述,对他功绩的夸赞未免有过头的嫌疑。
# 柳词中用典较多者为酬献权贵之作,如《一寸金》(送人守蜀之作)即连用《晋书》王溶、《后汉书》范滂、诸葛武侯及文翁诸典。
台湾中央研究院教授林玫仪《柳周词比较研究》
上一篇:宋·柳永《法曲第二(小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