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
·
zhù
wēi
lóu
fēng

朝代:宋作者:柳永浏览量:1
zhù
wēi
lóu
fēng
wàng
chūn
chóu
àn
àn
shēng
tiān
cǎo
yān
guāng
cán
zhào
yán
shuí
huì
píng
lán
shū
kuáng
zuì
duì
jiǔ
dāng
qiǎng
hái
wèi
dài
jiàn
kuān
zhōng
huǐ
wèi
xiāo
rén
qiáo
cuì

译文

独上高楼,伫栏长倚,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黯黯然弥漫天际。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与他人对酒高歌,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我渐渐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为了她我情愿一身憔悴。

逐句剖析

"伫倚危楼风细细":独上高楼,伫栏长倚,细细春风迎面吹来。

# 伫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望极春愁":望不尽的春日离愁,

# 望极:极目远望。

"黯黯生天际":黯黯然弥漫天际。

# 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黯黯:心情沮丧忧愁。

"草色烟光残照里":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

# 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无言谁会凭阑意":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 阑:同“栏”。,会:理解。

"拟把疏狂图一醉":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

# 疏狂:狂放不羁。,拟把:打算。

"对酒当歌":与他人对酒高歌,

# 当:与“对”意同。

"强乐还无味":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 强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衣带渐宽终不悔":我渐渐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

# 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她我情愿一身憔悴。

# 消得:值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柳永创作的一首怀人词作。上片描绘主人公登高望远,在微风、草色烟光与残照的景致里,春愁黯然而生,无人能懂其凭栏之意。下片写他试图借酒消愁,强颜欢笑却依旧难掩愁绪。全词将漂泊异乡的落魄与对意中人的相思巧妙融合,以委婉细腻的笔触,层层递进地展现出主人公坚毅的性格和对爱情的执着,即便为思念之人憔悴也无怨无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柳永创作的怀人词,创作时间大致在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之后,确切日期已难以考证。彼时,柳永漂泊于异乡,孤寂之感常伴左右。在漫长的羁旅生涯中,对意中人的思念愈发浓烈,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怀人之作。此词上片,男子登高远眺,勾起无尽离愁,通过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他为解愁欲借酒消愁、狂歌作乐,却强颜欢笑难寻真趣。结尾处,以坚定笔触描绘柔情,他甘愿为思念的伊人日渐消瘦。全词将漂泊异乡的落魄与对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相融,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其坚毅的性格和执着的态度。

2.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开篇“伫倚危楼风细细”,仅此一句叙事,便将主人公的形象如剪纸般鲜明呈现。“风细细”顺带描写景物,为这剪影增添背景,瞬间让画面鲜活起来。“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一种黯然神伤的“春愁”悄然涌起。至于这“愁”的具体所指,词人仅言“生天际”,显然是天际的某些景物触动了他的愁绪。从“草色烟光”判断,应是春草。芳草繁茂,割了又生,极易让人联想到愁恨绵绵不绝。柳永借此春草,既抒发倦游思归之情,也表达对爱人的深切怀念。“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生动描绘出主人公的孤单凄凉。前句通过景物点明时间,可知他久立楼头眺望,直至黄昏仍不舍离去。“草色烟光”将春天景色刻画得极为逼真,春草如茵,登高俯瞰,夕阳余晖下,弥漫着一层如烟似雾的迷蒙光色,本就凄美,加上“残照”二字,更添感伤,为下句抒情奠定基调。“无言谁会凭栏意”,因无人理解其登高远望的心情,故而默默无言。词的下片,作者笔锋一转,描绘主人公苦中求乐的情形。“愁”本就令人痛苦,那就试图忘却,寻些开心。“拟把疏狂图一醉”道出他的想法,他深知“春愁”深沉,自身难以排遣,便想借酒浇愁。词人明确表示目的是“图一醉”,为此不惜“疏狂”,不拘小节,只求一醉方休。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高歌抒发愁怀,然而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未能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却“无味”,更凸显“春愁”的缠人。直至此处,作者才揭示这种“春愁”源于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挥之不去,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甚至甘愿被“春愁”折磨,即便日渐憔悴、身形消瘦,也绝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终是一语道破词人所谓的“春愁”。

3. 作品点评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这首词紧扣“春愁”展开,实则为“相思”,却巧用含蓄之法,不直白道出。字里行间隐约透露相关消息,正当读者以为要揭示时,却笔锋一转,另起炉灶。这般曲折迂回,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转。直至末句,相思之情才真相大白。而在最后两句,情感达到高潮之际,词作戛然而止,余韵悠长,其中蕴含的激情强烈回荡,极具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韦庄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之类是也。牛峤“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抑其次矣。柳耆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亦即韦意而气加婉。

清王又华《古今词论》

# 长守尾生抱柱之信,拼减沈郎腰带之围,真情至语。此词或作六一词,汲古阁本则列入《乐章集》。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此首,上片写境,下片抒情。“伫倚”三句,写远望愁生。“草色”两句,实写所见冷落景象与伤高念远之意。换头深婉。“拟把”句,与“对酒”两句呼应。强乐无味,语极沉痛。“衣带”两句,更柔厚。与“不辞镜里朱颜瘦”语,同合风人之旨。

现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 专作情语而绝妙者。……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柳永《过涧歇近(中吕调)》

下一篇:宋·柳永《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