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瑶卿能染翰":美丽的瑶卿是位能诗能文的才女。
# 染翰:写字作诗。,瑶卿:神话传说中王母的侍女,貌甚美,此处指代柳永之妻。
"千里寄、":从千里之外寄来了一首小诗,
"小诗长简":一封长信。
# 简:信件。
"想初襞苔笺":看了这封信和小诗,眼前不由得呈现出她刚折纸准备书写时的样子。
# 苔笺:用苔纸制成的小笺。,襞:裁纸。
"旋挥翠管红窗畔":她在红红的小轩窗边,挥动翠管,不一会儿就写好了,不管是小篆还是草书,
# 翠管:毛笔,因笔杆以玉制成,故称翠管。
"渐玉箸、":都写得恰到好处,
# 玉箸:篆书。此处虚指书法。
"银钩满":或笔力遒劲,或笔姿优美。
# 银钩:草书,此处虚指书法。
"锦囊收":我把它们用锦囊收起,
# 锦囊:用锦制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诗稿或机密文件。
"犀轴卷":用犀轴卷起。
# 犀轴:犀角做的轴,用于书画装裱。
"常珍重、":很珍视它,
"小斋吟玩":经常在书房里欣赏把玩。
# 吟玩:吟咏赏玩。
"更宝若珠玑":更把她的书信看成珠玉一样珍贵,
# 珠玑:珠宝,珠玉。
"置之怀袖时时看":常常放在怀中,衣袖中,不时地看一看。
"似频见、":每次看见书信,
"千娇面":就像看到她千娇百媚的容颜一般。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写相思之情的闺情词。此词借对诗简的揣想与把玩,营造出细腻隽永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对佳人深切的相思与痴情,展现出婉约词风下男女情思的婉转缠绵。
2. 分段赏析
上片起句“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以白描之法叙瑶卿才调与寄书之事。瑶卿风华绝代,更擅文墨,自千里外京畿遥寄手书,尺素间尽是锦心绣口。“想初襞苔笺,旋挥翠管红窗畔”二句,由实入虚描摹其挥毫之态——先将淡绿苔笺细细折叠,复于朱红窗前轻捻翠管,腕底生风处墨色淋漓。此般细节勾勒,直现佳人临窗运笔时凝神静气之姿,娴雅聪慧之韵流于毫端。“渐玉箸、银钩满”状其书艺,笔下或作玉箸小篆,线条匀净若凝脂;或成银钩铁画,笔势遒劲如屈铁。一“渐”字写尽运笔徐疾有致之韵,一“满”字道破点画丰腴劲健之神,字字皆见功夫。下片转写词人藏珍之情,愈见相思深婉。“锦囊收,犀轴卷”,以织锦囊盛装书简,用犀角轴精心装裱,珍重之意已在物象之中。“常珍重、小斋吟玩”更进一层,于书斋静室展卷细品,低吟玩味间目追墨痕,心逐芳踪。至“更宝若珠玑,置之怀袖时时看”,情意愈发痴绝——视尺素如珠玉,藏于袖中随身携带,行坐之间频频展观,摩挲不已。末句“似频见、千娇面”尤见妙思,睹物思人之际,墨痕竟幻作佳人笑靥,每一回展读皆成心上重逢,相思之意透过纸背隐隐可触。古人谓“书为心画”,瑶卿此般诗简,字里行间尽是兰心蕙质,实乃词人与她神交之媒介。惜乎词人笔下未录其只言片句,生平亦未详载,致使这般灵秀女子,终如雾中花影,徒留翰墨余香于青史残卷之间,徒令后世读此词者,于锦笺深处空寻芳踪而不得。
3. 作品点评
古人云”书为心画,言为心声“,瑶卿所遗”小诗长简“,凝聚情意,显露其兰心蕙质,实为词人与她心魂对话之佳媒。惜乎词人于篇中未尝援引其诗句,亦未于他作详叙其人,遂使瑶卿成模糊之影,湮没于历史尘烟矣。
# “置之怀袖时时看”,此从古乐府出。
清陈锐《衷碧斋词话》
下一篇:宋·柳永《倾杯·黄钟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