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觉芳郊明媚":春天来了,京郊的景色渐渐鲜妍悦目,
# 明媚:鲜妍悦目。,芳郊:京郊的景色。,渐觉:渐渐让人感觉到。
"夜来膏雨":昨夜下了一场春雨,
# 膏雨:即春雨。古有谚语“春雨贵如油”,故称春雨为膏雨。膏:油脂。
"一洒尘埃":洒湿凡尘。
"满目浅桃深杏":满眼都是浅色的桃花和深色的杏花,
# 满目浅桃深杏:满眼都是浅色的桃花和深色的杏花。因为桃花颜色相对浅淡,故称浅桃;而杏花颜色相对深艳,因此称深杏。
"露染风裁":露水将它们染色,春风为它们裁衣。
# 露染风裁:露水将它们染色,春风为它们裁衣。
"银塘静、鱼鳞簟展":安静的银白色的水塘,水面的波纹就像把卷着的竹席慢慢展开一样,从岸边一层推一层,形成如鱼鳞一样的水上画面,
# 簟展:把卷着的竹席慢慢展开。簟:坐卧用的竹席。,鱼鳞:形容水波的形状好像鱼鳞一样。,银塘静:银白色的水塘非常安静。银塘:水塘在阳光照耀下泛着银光,故称银塘。
"烟岫翠、龟甲屏开":云雾缭绕的山峰已然翠绿,像龟背一样的丘陵就像孔雀开屏一样的美丽。
# 龟甲:指地面隆起的像龟背一样的丘陵。,烟岫:指云雾缭绕的山峰。
"殷晴雷":权贵郊游的乐队吹起鼓乐,声音如雷,
# 殷晴雷:指鼓乐声如雷声一样洪亮。殷:象声词,震动的声音。晴雷:晴天之雷。
"云中鼓吹":在云雾间环绕,
"游遍蓬莱":我游遍了山间美景。
#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三仙山之一,这里比喻京郊外的山美丽得就好像蓬莱仙境一样。
"徘徊":遇到权贵的车仗,我徘徊在车仗周围观看。
"集旟前后":长官的旗帜前后簇拥,
# 集旟:古代军队出征时举的旗帜。
"三千珠履":众多尊贵的宾客穿着华丽的鞋子,
# 三千珠履:形容贵宾众多。珠履:缀有珠玉的鞋子。
"十二金钗":身旁还有许多美丽的歌姬舞女相伴。
"雅俗熙熙":文雅之人与世俗之人都和乐融融,
# 雅俗熙熙:文雅之人和流俗之人相处的其乐融融,一切物态看上去都是那样美好。熙熙:温和欢乐的样子。
"下车成宴尽春台":他们下车摆设野餐,餐饮的场所都选择风景美好的地方。
"好雍容、东山妓女":权贵带来的妓女雍容华贵,他真有东晋谢安的儒雅之风,
"堪笑傲、北海尊罍":而陪他饮酒之人都极善饮酒,可以和汉献帝时的孔融媲美。
# 尊罍:酒器。
"且追陪":姑且也追随他做个陪客,
"凤池归去":像他这么大的官郊游厌足回到京城了,
"那更重来":哪能再来呢。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宴饮词。描绘了芳郊明媚的春景与豪华气派的宴饮场面,通过上片清丽流转的写景、下片连续用典的铺排,含蓄表达了词人对宴饮应酬的无奈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银塘”几句运用比喻,把山比作屏常见,将水比作席却新奇,形象展现山水形态,使画面直观且独特,给人以新鲜之感,让景色如在眼前,凸显出景物的特质,增强画面美感与表现力。用典:下片多处用典,如“三千珠履”“十二金钗”等,借历史故事或典故中的场景、人物,生动描绘出宴饮的奢华、参与人员的高贵,还有表演者之美之众,丰富内涵,以古衬今,尽显宴饮不凡,增添文化底蕴。
3. 分段赏析
上片伊始,前三韵将艳丽迷人的春色尽情展现,为后续宴饮场景营造出唯美背景。至第四韵起,乐声乍响,恰似晴空霹雳、云中仙乐,拉开宴饮大幕,同时以蓬莱仙境指代游玩之地,巧妙地凸显出这场宴饮的超凡脱俗,顺利过渡至下片。下片直击宴饮现场,“集旟”“下车”“春台”等词皆引自古代文献,还接连用典。“三千珠履”彰显与宴者的尊贵众多,“十二金钗”描绘表演者的美貌云集;“好雍容、东山妓女”尽显宴饮的华贵气派,可比肩东晋谢安之宴,“堪笑傲、北海尊罍”突出宴饮的热闹非凡,热度远超东汉孔融之会。这些典故皆以对偶呈现,大肆铺陈。而柳永自己仅是这场盛宴的陪衬,以“凤池归去,那更重来”流露出对盛宴难逢的欣喜与庆幸。
4. 作品点评
词人创作这首词时匠心独运。上片起始,先用前三韵浓墨重彩地勾勒出明媚艳丽的春色,为即将登场的宴饮精心打造出唯美背景。待到第四韵,乐声乍起,恰似晴空霹雳、云中仙乐奏响,瞬间拉开宴饮大幕,同时以蓬莱仙境指代众人游乐之地,这般精妙比喻与指代,无一不是为了突显这场宴饮的超凡脱俗,不着痕迹地引出下片对宴饮的细致描摹。
# 尽管此词意思平常,但除了描写铺叙之工以外,还可让后人了解当时的社会心理和习俗,其价值就不仅仅限于文学方面了。
不详浙江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陶然《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集》
上一篇:宋·柳永《醉蓬莱·渐亭皋叶下》
下一篇:宋·柳永《迎春乐(林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