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儿、":她的身姿、
"早是妖娆":早已娇媚动人。
"算风措、":那风韵情致、
# 算风措:料想风流举措。算,料想。风措:风度。
"实难描":更是难以言表。
"一个肌肤浑似玉":肌肤如玉般莹洁,
"更都来、":集万千、
# 更都来:更算来。《诗词曲语词汇释》中解释说:“都来,犹云统统也,不过也,算来也。”都:美丽。
"占了千娇":妩媚于一身。
"妍歌艳舞":她的歌舞艳丽无双,
# 妍歌:悦耳的歌声,美丽的歌声。
"莺惭巧舌":令黄莺羞于啼鸣,
"柳妒纤腰":使垂柳妒其纤细腰肢。
"自相逢":自从相遇,
"便觉韩娥价减":便觉韩娥的歌声失色,
# 价减:贬值。,韩娥:战国时期知名的歌女,擅长唱歌,有“绕梁三日”的典故。
"飞燕声消":赵飞燕的舞姿黯然。
# 声消:声名消减。,飞燕:赵飞燕,西汉汉成帝的第二任皇后,汉哀帝时的皇太后,其原名未被正史记载,通常认定为宣主。传闻她体态轻盈,可作“掌上舞”。
"桃花零落":桃花凋零,
"溪水潺湲":溪水缓流,
"重寻仙径非遥":重觅仙境之路并不遥远。
# 重寻仙径非遥:引用了刘晨、阮肇的典故。刘义庆《幽明录》中记载,相传永平年间,刘晨与阮肇去天台山采药,遇两仙女,邀至家中,食胡麻饭,睡前行夫妇之礼,半载返家,子孙已过代。后重返天台山寻访仙女,行迹渺然。
"莫道千金酬一笑":不要说用千金来换取美人的一笑。
# 千金酬一笑:是说女子一笑值千金。南朝梁王僧孺曾在《咏宠姬》中写道:“再顾连城易,一笑千金买。”
"便明珠、":即便献上明珠、
# 便明珠:“便明珠”两句:就算用万斛明珠相邀也值得。《岭表异闻录》中记载:“绿珠井在白州双角山下。昔梁氏之女有容貌,石季伦(崇)为交趾采访使,以珍珠三斛买之。”
"万斛须邀":万斛之数也值得邀她相伴。
"檀郎幸有":幸而我的情郎(或自指)有,
# 檀郎:潘岳,字安仁,小名“檀奴”,俗误“潘安”,古代美男子之,有“掷果潘安”的典故,是说每次潘安出行,老妪看到都会给他扔满车的果子。比喻女子对男子的爱慕。后常用檀郎代指女子的心上人。
"凌云词赋":凌云般的词赋才华,
# 凌云词赋:是说做起词赋来,如同司马相如的词赋一般意气高超。
"掷果风标":更有潘安般的风度,令路人掷果相赠。
# 掷果风标:《语林》:“安仁(即潘岳)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风标:风姿,标致。
"况当年":更何况当年,
"便好相携":便该携手相伴,
"凤楼深处吹箫":在凤楼深处共奏箫声,恩爱缠绵。
# 凤楼深处吹箫:引用了汉朝刘向《列仙传》中的典故:“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数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归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偕随凤凰飞去。故秦人留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这句是说,况且风华正茂,应效仿弄玉、萧史吹箫于凤楼。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人词。描绘了女子身姿妖娆、肌肤如玉、能歌善舞的形象,以及男子文采出众、风姿迷人的特质,体现了作者对女子的倾慕与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忆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檀郎幸有,凌云词赋,掷果风标”“凌云之气”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创作《大人赋》后,汉武帝读罢“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原意是指《大人赋》文辞气势磅礴、意境高远,能让人产生凌驾云霄、遨游天地之感,用“凌云”形容其词赋,既暗合《大人赋》的磅礴意境,凸显檀郎文才的豪迈超凡;又以“凌云”喻指其风度品格如凌云般高洁出众,既彰显了文章的豪迈超凡,也体现了司马相如卓越的文学才华。反衬:以虚衬实,“自相逢,便觉韩娥价减,飞燕声消。”韩娥是春秋时著名歌女,以歌声“余音绕梁”著称;赵飞燕是汉代舞姬,以舞姿轻盈、“身轻如燕”闻名。而“韩娥价减,飞燕声消”则是作者为了突出佳人歌声和舞姿极绝的夸张说法。这里并非否定韩娥、飞燕的真实魅力,而是通过虚写她们在佳人面前的“失色”,反衬出眼前佳人的美是“超越经典”的真实存在,让读者对佳人的妖娆风姿产生更具体、更强烈的感知。铺陈:以“檀郎幸有,凌云词赋,掷果风标”铺陈男方形象:“凌云词赋”言其才华横溢(化用司马相如“凌云赋”典故),“掷果风标”典出潘安貌美受追捧的故事,暗示其风度翩翩。这种铺陈方式与前文女性的“妍歌艳舞”形成对称,凸显二人“才貌相配”的契合感,通过“才华→外貌→社会声望”的分层铺陈,强化双方的匹配度。化用:“韩娥价减,飞燕声消”化用《列子・汤问》中“韩娥善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典故,以“价减”暗喻女主角歌声之美,令传说中的歌者都黯然失色。借历史人物的“标杆性”特质,避免直白夸赞,以侧面烘托手法,让读者通过典故联想感受女主角的艺术魅力,含蓄而富有想象空间。
3. 分段赏析
“身材儿、早是妖娆。算风措、实难描”开篇直击女子体态的曼妙,以“妖娆”定调,却直言其风姿难以用言语描摹,留下想象空间。“一个肌肤浑似玉,更都来、占了千娇”以“玉”喻肌肤,突出其莹润白皙;“占千娇”则总括其集万千妩媚于一身的特质,强化视觉冲击。“妍歌艳舞,莺惭巧舌,柳妒纤腰”通过动态描写展现才艺:歌声压过黄莺的婉转,舞姿让柳枝自愧纤柔。拟人手法(“惭”“妒”)侧面烘托其艺术魅力。“自相逢,便觉韩娥价减,飞燕声消”以历史美人韩娥、赵飞燕作比,直言相遇后其他佳人黯然失色,凸显女子的独特性。“桃花零落,溪水潺湲,重寻仙径非遥”笔锋转向自然景物,桃花凋零、溪水缓流,暗含时光流逝的怅惘,但“重寻非遥”又透露出希望重逢的期待。“莫道千金酬一笑,便明珠、万斛须邀”以夸张手法(“千金”“万斛”)强调女子笑容的珍贵,呼应上片对其价值的极致肯定。“檀郎幸有,凌云词赋,掷果风标”转写男子(檀郎)的才华风度,“凌云词赋”喻文采出众,“掷果风标”化用潘安典故,赞其风姿迷人。“况当年,便好相携,凤楼深处吹箫”结尾收束于对往昔的追忆,“凤楼吹箫”暗用弄玉、萧史典故,寄托与佳人琴瑟和鸣的浪漫愿景,余韵悠长。
下一篇:宋·柳永《倾杯乐·皓月初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