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不得":没留住。
# 留不得:直抒她弥留之际惨不忍赌的情形。这三个字是悲绝的哭诉,使读之者如身临其境,由此全词悲声凄楚。
"光阴催促":光阴易逝,
"奈芳兰歇":无奈那芬芳的兰花凋谢了,
# 歇:调落,死亡。陈子昂《修竹篇》:“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奈:奈何。
"好花谢":美好的花朵也凋落了,
"惟顷刻":只在片刻之间。
# 顷刻:极短暂的时间。
"彩云易散琉璃脆":彩云容易消散,琉璃容易破碎,
# 琉璃脆:以诸种材料掺和制成的瓦,生命的脆弱。
"验前事端的":验证了以前的事情果然是这样。
# 验前事端的:验证事实如此。验:验证,证明。端的:真的,果真。
"风月夜":在风月之夜,
"几处前踪旧迹":有几处以前的踪迹和旧迹。
"忍思忆":怎能忍心去思念回忆。
# 忍:即怎忍。
"这回望断":这一次望尽天涯,
"永作终天隔":永远地天人相隔。
# 终天隔:终生永别。终天:永远,久远。
"向仙岛":一方去了仙岛,
# 向仙岛:即往神仙所居之地。
"归冥路":一方踏上冥路,
# 冥路:通向阴间(死后)之路。
"两无消息":彼此再也没有消息。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悼亡词。描绘了在光阴匆匆催促下,花儿迅速凋谢,象征着与之相关的伊人骤然离世的场景,表达了词人对这位风尘女子离世的沉痛哀悼,体现了词人对消逝的美好生命的惋惜与追忆,营造出一种凄美、哀伤且充满迷茫的氛围。
2. 写作手法
借代:“芳兰歇,好花谢”中“芳兰”和“好花”在此处指代那位早逝的兰心蕙质的女子。以具有美好特质的植物形象,代替特定的人物,生动地突出了女子如芳兰、好花般美好出众的形象,同时借花儿的凋谢暗示女子的早夭。比喻:“彩云易散琉璃脆”将生命比作彩云与琉璃,用彩云容易消散、琉璃容易破碎的特点,形象地喻指生命的脆弱,体现出美好事物往往难以长久留存的特质,使生命的脆弱之感更加具体可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始,一句“留不得”,如一声沉重叹息,直陈时光无法挽留,生命于光阴长河中脆弱不堪。“光阴催促”,将时光刻画得冷酷无情,恰似风刀霜剑,轻易便让纤弱纯洁的生命过早凋零。“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奈”字饱含无奈,“芳兰歇”与“好花谢”相互映照,反复暗指那位如兰心蕙质般的年轻女子香消玉殒。这里,“芳兰”与“好花”象征着她出众的气质与脱俗的姿容。“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以彩云的瞬息消散、琉璃的脆弱易碎,比喻生命的不堪一击,蕴含着美好事物往往更为娇弱的感慨。“验前事端的”,借过往之事验证生命的无常,此句看似冷静客观的评述,实则饱含词人历经世事的凄凉无奈。下片抒情,从回忆缓缓展开。“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词人忆起那女子短暂一生,在风花雪月间,她留下的踪迹寥寥,青春正好却骤然离世,令词人不忍回想。“这回望断,永作天涯隔”,意即她的逝去无可逆转,即便望穿天涯,也已天人永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生命消逝后,魂魄亦无处可寻,无论仙山还是地府,皆不见其影踪,深切表达出生命消逝后的迷茫,以及词人对她沉痛哀悼的与无尽的思念。柳永并未借死后灵魂归宿或因果轮回之说,为生命的终结找寻慰藉,而是直陈死亡意味着虚无,尽显对生命消逝的无奈与悲凉。
4. 作品点评
在这首词里,作者并未展现出与这位女子存在特殊而亲昵的关系,其笔触在冷静客观间,更多流露出的是纯粹的友谊与真挚的同情。正是这种超脱特殊关系的情感表达,使得词作中的人性光辉熠熠生辉。要知道,在宋代,封建思想持续发展,理学思想亦在文化土壤中悄然孕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者能够为一位地位卑微的风尘女子,创作如此情真意切的悼亡词,实在是难能可贵。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尊重,更打破了当时社会阶层与观念的束缚,让这份跨越阶层的情感在词作中得以永恒。
# 柳永的这首词无意选词设色,只是径情直叙,纯以真挚深厚的感情出之,悲情满纸,令人不忍卒读。
《焚香记总评》
上一篇:宋·柳永《慢卷绸(双调)》
下一篇:宋·柳永《倾杯乐(散水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