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柳穿湖后":在湖的后面种下柳树,
"延安盛可游":延安这个地方美好得值得游览。
"远怀忘泽国":悠远的情怀让人忘却了水乡泽国,
"真赏即瀛洲":真切的观赏就如同身处瀛洲。
"江景来秦塞":江边的景色仿佛来自秦地的边塞,
"风情属庾楼":独特的风情属于庾公楼。
"刘琨增坐啸":看到此地,让人像刘琨一样增添了坐而长啸的豪情,
"王粲乍销忧":又像王粲突然消除了忧愁。
# 乍:一作斗。
"秀发千丝堕":柳树秀美的枝条千丝万缕垂落下来,
"光摇匹练柔":柳枝的光影摇曳,如同轻柔的白色丝练。
"双双翔乳燕":一对对乳燕在空中飞翔,
"两两睡驯鸥":一双双驯鸥在水边安睡。
"折翠赠归客":折下翠绿的柳枝赠送给即将归去的客人,
"濯清招隐流":用清澈的湖水招引隐居的高士。
"宴回银烛夜":宴会结束后在银色蜡烛映照的夜晚返回,
"吟度玉关秋":吟诗度过如同玉门关外般萧索的秋天。
"胜处千场醉":在这美好的地方可以尽情畅饮千场而醉,
"劳生万事浮":忙碌的人生万事都如过眼云烟般虚幻。
"王公多雅故":王公大臣们有很多高雅的往事,
# 王公多雅故:自注:某与龙图公同年,复为延安交政。
"思去共仙舟":我想要离去与他们一同乘坐仙舟。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1. 分段赏析
前两联:“种柳穿湖后,延安盛可游。远怀忘泽国,真赏即瀛洲。”开篇点明柳湖是因种柳而成为延安一处值得游览的胜景。“远怀忘泽国,真赏即瀛洲”则强调在这里游览能让人忘却烦恼,仿佛置身仙境,为下文对柳湖美景的描写奠定了愉悦的情感基调。第三、四联:“江景来秦塞,风情属庾楼。刘琨增坐啸,王粲乍销忧。”这几句将柳湖景色与秦地边塞风光、庾公楼的风情相融合,丰富了景色的内涵。“刘琨增坐啸,王粲乍销忧”运用典故,这里的“坐啸”并非是简单的坐着长啸,而是刘琨在面对困境时一种豪迈、镇定且充满自信的表现。他以啸声表达自己的情怀,这种情怀中包含着对敌人的蔑视、对坚守国土的决心以及对自身使命感的强烈体现。在诗中引用这个典故,暗示诗人范仲淹身处柳湖之地,也能像刘琨一样,拥有豪迈的气概,在面对生活或政治上的种种境遇时,保持从容和坚定。诗中“王粲乍销忧”表示王粲在这里(柳湖类似的环境或者借指美好的地方)突然消除了忧愁。这一典故的运用暗示柳湖这样的美景有着慰藉人心、消解忧愁的力量,诗人身处此地,也能像王粲在登上高楼眺望远方时一样,暂时放下心中的忧愁烦闷,从侧面烘托出柳湖景色的美好及其带给人的心灵触动。第五、六联:“秀发千丝堕,光摇匹练柔。双双翔乳燕,两两睡驯鸥。”细致描绘了柳湖的自然风光。“秀发千丝堕”将柳枝比作美人的秀发,形象地写出柳枝垂落的姿态;“光摇匹练柔”把柳枝的光影比作轻柔的丝练,生动地表现出光影的摇曳之美。“双双翔乳燕,两两睡驯鸥”通过描写乳燕飞翔、驯鸥安睡,展现出柳湖周围生机勃勃又宁静祥和的氛围。第七、八联:“折翠赠归客,濯清招隐流。宴回银烛夜,吟度玉关秋。”这几句体现了柳湖的人文气息。“折翠赠归客,濯清招隐流”表现出人们对柳湖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宴回银烛夜,吟度玉关秋”描绘了宴会后的夜晚和吟诗度过的时光,营造出一种略带惆怅的氛围,暗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结尾两联:“胜处千场醉,劳生万事浮。王公多雅故,思去共仙舟。”诗人感慨在柳湖这样的胜景之地可以尽情沉醉,而人生万事如梦幻泡影。“王公多雅故,思去共仙舟”则表达了诗人想要与王公大臣们一同泛舟,远离尘世喧嚣,享受闲适生活的愿望,使诗歌的情感得到升华。整首诗情景交融,通过对柳湖景色和氛围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