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yán
ān
páng
lóng
liǔ

朝代:宋作者:范仲淹浏览量:1
zhòng
liǔ
chuān
穿
hòu
yán
ān
shèng
yóu
yuǎn
huái
怀
wàng
guó
zhēn
shǎng
yíng
zhōu
jiāng
jǐng
lái
qín
sài
fēng
qíng
shǔ
lóu
liú
kūn
zēng
zuò
xiào
wáng
càn
zhà
xiāo
yōu
xiù
qiān
duò
guāng
yáo
liàn
róu
shuāng
shuāng
xiáng
yàn
liǎng
liǎng
shuì
xùn
ōu
zhé
cuì
zèng
guī
zhuó
qīng
zhāo
yǐn
liú
yàn
huí
yín
zhú
yín
guān
qiū
shèng
chù
qiān
chǎng
zuì
láo
shēng
wàn
shì
wáng
gōng
duō
gòng
xiān
zhōu

译文

在湖的后面种下柳树,延安这个地方美好得值得游览。悠远的情怀让人忘却了水乡泽国,真切的观赏就如同身处瀛洲。江边的景色仿佛来自秦地的边塞,独特的风情属于庾公楼。看到此地,让人像刘琨一样增添了坐而长啸的豪情,又像王粲突然消除了忧愁。柳树秀美的枝条千丝万缕垂落下来,柳枝的光影摇曳,如同轻柔的白色丝练。一对对乳燕在空中飞翔,一双双驯鸥在水边安睡。折下翠绿的柳枝赠送给即将归去的客人,用清澈的湖水招引隐居的高士。宴会结束后在银色蜡烛映照的夜晚返回,吟诗度过如同玉门关外般萧索的秋天。在这美好的地方可以尽情畅饮千场而醉,忙碌的人生万事都如过眼云烟般虚幻。王公大臣们有很多高雅的往事,我想要离去与他们一同乘坐仙舟。

逐句剖析

"种柳穿湖后":在湖的后面种下柳树,

"延安盛可游":延安这个地方美好得值得游览。

"远怀忘泽国":悠远的情怀让人忘却了水乡泽国,

"真赏即瀛洲":真切的观赏就如同身处瀛洲。

"江景来秦塞":江边的景色仿佛来自秦地的边塞,

"风情属庾楼":独特的风情属于庾公楼。

"刘琨增坐啸":看到此地,让人像刘琨一样增添了坐而长啸的豪情,

"王粲乍销忧":又像王粲突然消除了忧愁。

# 乍:一作斗。

"秀发千丝堕":柳树秀美的枝条千丝万缕垂落下来,

"光摇匹练柔":柳枝的光影摇曳,如同轻柔的白色丝练。

"双双翔乳燕":一对对乳燕在空中飞翔,

"两两睡驯鸥":一双双驯鸥在水边安睡。

"折翠赠归客":折下翠绿的柳枝赠送给即将归去的客人,

"濯清招隐流":用清澈的湖水招引隐居的高士。

"宴回银烛夜":宴会结束后在银色蜡烛映照的夜晚返回,

"吟度玉关秋":吟诗度过如同玉门关外般萧索的秋天。

"胜处千场醉":在这美好的地方可以尽情畅饮千场而醉,

"劳生万事浮":忙碌的人生万事都如过眼云烟般虚幻。

"王公多雅故":王公大臣们有很多高雅的往事,

# 王公多雅故:自注:某与龙图公同年,复为延安交政。

"思去共仙舟":我想要离去与他们一同乘坐仙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依韵和延安庞龙图柳湖》是北宋诗人范仲淹写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以柳湖为主题,描绘了柳湖的美丽景色。诗开篇点明柳湖由来及地位,强调其可游。接着写此地能让人忘怀烦恼、仿若仙境,又将其景色与秦塞、庾楼相连增文化底蕴。随后表达了诗人的豪情与消愁之感。再细致描绘柳树姿态、燕鸥状态,展现柳湖生机宁静。通过“折翠”“濯清”体现人文气息,“宴回”“吟度”营造惆怅氛围。诗人感慨在此可沉醉,人生如梦幻,最后表明想与王公同泛舟,流露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柳湖景色和氛围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联:“种柳穿湖后,延安盛可游。远怀忘泽国,真赏即瀛洲。”开篇点明柳湖是因种柳而成为延安一处值得游览的胜景。“远怀忘泽国,真赏即瀛洲”则强调在这里游览能让人忘却烦恼,仿佛置身仙境,为下文对柳湖美景的描写奠定了愉悦的情感基调。第三、四联:“江景来秦塞,风情属庾楼。刘琨增坐啸,王粲乍销忧。”这几句将柳湖景色与秦地边塞风光、庾公楼的风情相融合,丰富了景色的内涵。“刘琨增坐啸,王粲乍销忧”运用典故,这里的“坐啸”并非是简单的坐着长啸,而是刘琨在面对困境时一种豪迈、镇定且充满自信的表现。他以啸声表达自己的情怀,这种情怀中包含着对敌人的蔑视、对坚守国土的决心以及对自身使命感的强烈体现。在诗中引用这个典故,暗示诗人范仲淹身处柳湖之地,也能像刘琨一样,拥有豪迈的气概,在面对生活或政治上的种种境遇时,保持从容和坚定。诗中“王粲乍销忧”表示王粲在这里(柳湖类似的环境或者借指美好的地方)突然消除了忧愁。这一典故的运用暗示柳湖这样的美景有着慰藉人心、消解忧愁的力量,诗人身处此地,也能像王粲在登上高楼眺望远方时一样,暂时放下心中的忧愁烦闷,从侧面烘托出柳湖景色的美好及其带给人的心灵触动。第五、六联:“秀发千丝堕,光摇匹练柔。双双翔乳燕,两两睡驯鸥。”细致描绘了柳湖的自然风光。“秀发千丝堕”将柳枝比作美人的秀发,形象地写出柳枝垂落的姿态;“光摇匹练柔”把柳枝的光影比作轻柔的丝练,生动地表现出光影的摇曳之美。“双双翔乳燕,两两睡驯鸥”通过描写乳燕飞翔、驯鸥安睡,展现出柳湖周围生机勃勃又宁静祥和的氛围。第七、八联:“折翠赠归客,濯清招隐流。宴回银烛夜,吟度玉关秋。”这几句体现了柳湖的人文气息。“折翠赠归客,濯清招隐流”表现出人们对柳湖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宴回银烛夜,吟度玉关秋”描绘了宴会后的夜晚和吟诗度过的时光,营造出一种略带惆怅的氛围,暗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结尾两联:“胜处千场醉,劳生万事浮。王公多雅故,思去共仙舟。”诗人感慨在柳湖这样的胜景之地可以尽情沉醉,而人生万事如梦幻泡影。“王公多雅故,思去共仙舟”则表达了诗人想要与王公大臣们一同泛舟,远离尘世喧嚣,享受闲适生活的愿望,使诗歌的情感得到升华。整首诗情景交融,通过对柳湖景色和氛围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仲淹《桐庐方正父家藏唐翰林画白芍药予来领郡事因》

下一篇:宋·范仲淹《送河东提刑张太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