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外辘轳响":墙外传来辘轳打水的声响,
"楼前江汉欹":楼前江汉的水面倾斜流淌。
# 江:四库本作河。
"曙光和月色":曙光与月光交相映照,
"犹记早朝时":仍记得当年早朝的旧时光。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1. 分段赏析
首句“墙外辘轳响”从听觉切入,辘轳转动的声响穿透晨雾,打破了黎明前的静谧。这一声日常的劳作之音,既点明了时间之早——此时人们已开始用水,又以声音的“动”反衬环境的幽寂,为后文的景物铺陈奠定基调。次句“楼前江汉攲”转向视觉,写楼前江水(或泛指水域)在晨光中微微倾斜的姿态。“攲”字用得精妙,既写出江水因晨风吹拂或地势影响而略显蜿蜒的动态,又暗含诗人凝视时的主观感受——或许是被清晨的朦胧感模糊了视线,或许是因心有所思而觉江水姿态“不正”,寥寥一字便激活了画面的灵动感。第三句“曙光和月色”将镜头拉向天空,曙光初露与残月未隐的光影交织,构成一幅淡雅的晨景图。两种本应交替出现的光线同时存在,既点明“晓”的时间特征(日出前后),又以“和”字传递出二者交融的柔和感,营造出静谧而略带朦胧的氛围,为尾句的回忆做足铺垫。末句“犹记早朝时”笔锋一转,由眼前之景触发对过往的追忆。“犹记”二字轻淡却有力,将诗人从当下的清晨拉回曾经早朝的场景:那时或许也是这样的曙光与月色,或许也有墙外的辘轳声,但此刻的“记”中,既有对往日朝堂生活的怀念,也隐含着对时光流逝、身份变迁的微妙感慨。全诗至此收束,景与情自然交融,余韵悠长。
上一篇:宋·范仲淹《依韵和提刑太博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