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浪即山高":当湖面上涌起波浪的时候,那浪涛高耸,仿佛与山一般巍峨,
"无风还练静":而当没有风的时候,湖面又如同白色的绸练般平整、安静。
"秋宵谁与期":在这秋天的夜晚,有谁能与我一同相约呢,
"月华三万顷":唯有那皎洁的月光倾洒在面积达三万顷的太湖湖面上。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1. 写作手法
夸张:“有浪即山高”、“月华三万顷”中借夸张手法突出太湖的高大与宽广,从而使读者更能直观的感受太湖的气势磅礴。
2. 分段赏析
“有浪即山高”此句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当太湖涌起波浪,那浪涛竟高耸如山。一个“即”字,生动地展现出浪涛涌起时的迅猛态势。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太湖在风浪中的磅礴气势,为全诗奠定了雄浑壮阔的基调。“无风还练静”该句描绘太湖平静时的模样。“无风”点明环境状态,“练”字精准而形象,把湖面的光洁、平静展现得淋漓尽致。与前句的汹涌动态形成鲜明对比,动静结合,既丰富了太湖的形象,又让读者领略到它的多样风貌。“秋宵谁与期”描述宁静的秋夜。“秋宵”点明时间,秋夜的静谧更添几分诗意。“谁与期”直白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偌大的太湖边,竟无人与自己一同欣赏这美好夜色,这份孤独感在秋夜的烘托下愈发浓烈,也为下句对太湖秋夜景色的进一步描写增添了情感色彩。“月华三万顷”此句继续描绘秋夜太湖的景色。“三万顷”运用夸张手法,形容太湖湖面的宽广。在月光映照下,美不胜收。“月华”与“三万顷”相结合,不仅描绘出一幅宏大而美丽的夜景图,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面对如此美景却无人分享的遗憾,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上一篇:宋·范仲淹《送僧文光》
下一篇:宋·范仲淹《赠锺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