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朝代:宋作者:范仲淹浏览量:1
líng
yuán
tài
gāo
běi
dǒu
xiǎng
líng
guāng
zhí
dòu
yún
qiān
rèn
bái
hóng
xià
jiàn
yǐn
hán
jiàn
tiān
kuò
diàn
shùn
cháng
léi
gǎn
zhé
wàn
zhàng
yán
chè
dào
lín
luán
shī
湿
xiǎn
fēi
niǎo
zhuì
lěng
shù
shān
guǐ
dāng
jié
hǎi
liú
xiāng

译文

灵源为何这么高,北斗仿佛可被舀取。阳光直射耀眼,云彩在天空中迅疾流动。一道白色虹桥从山间流下,如寒冷的剑立于天空。电光闪烁不停,雷声长鸣不敢停歇。万丈高崖裂开,一道林木蓬勃生长并湿润着。险境逼迫飞鸟坠落,寒冷束缚山鬼哭泣。必须穿过海洋,独自流淌而不相交汇。

逐句剖析

"灵源何太高":灵源为何这么高,

# 灵源:指瀑布。

"北斗想可挹":北斗仿佛可被舀取。

# 北斗:星座名。共有七星,因在北方,聚成斗形,故称为“北斗”。

"凌日五光直":阳光直射耀眼,

"逗云千仞急":云彩在天空中迅疾流动。

"白虹下涧饮":一道白色虹桥从山间流下,

"寒剑倚天立":如寒冷的剑立于天空。

"阔电不得瞬":电光闪烁不停,

"长雷无敢蛰":雷声长鸣不敢停歇。

"万丈岩崖坼":万丈高崖裂开,

"一道林峦湿":一道林木蓬勃生长并湿润着。

"险逼飞鸟坠":险境逼迫飞鸟坠落,

"冷束山鬼泣":寒冷束缚山鬼哭泣。

"须当截海去":必须穿过海洋,

"独流不相入":独自流淌而不相交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庐山瀑布》是北宋范仲淹所作的一首诗。全诗以雄健笔触展现庐山瀑布的壮丽奇景,诗中“阔电”“长雷”以闪电雷鸣形容瀑布轰鸣的磅礴声势,后借飞鸟坠落、山鬼瑟缩的意象,侧面烘托瀑布的险峻与神秘。全诗语言刚劲凝练,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又融入“截海独流”的浪漫想象,暗含诗人经历官场起伏后淡泊名利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白虹下涧饮”将飞瀑比作垂落山涧的白虹,“寒剑倚天立”则喻其如寒光利剑直插云霄,展现水流飞泻的凌厉姿态。

2. 分段赏析

“灵源何太高,北斗想可挹。”:以“灵源”指代瀑布的源头,用“何太高”的疑问语气强化其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北斗想可挹”以北斗七星可被舀取的夸张想象,表现瀑布源头高耸入云的气势。“凌日五光直,逗云千仞急。”:阳光穿透瀑布形成五彩光带(“五光直”),水流飞溅逗引高空的云层翻涌(“逗云千仞急”),展现瀑布的动态与光影效果。通过“凌”“逗”两个动词,将阳光、云雾与水流拟人化,凸显瀑布的活力与自然界的互动张力,暗含诗人对生命律动的敏锐感知。“白虹下涧饮,寒剑倚天立。”:“白虹”喻瀑布如虹垂涧,写其形色;“寒剑”比瀑布为倚天而立的利剑,显其凌厉之势。“阔电不得瞬,长雷无敢蛰。”:“阔电”“长雷”以雷电的迅疾与轰鸣形容瀑布的声势,凸显其震撼力。“万丈岩崖坼,一道林峦瀑。”:“万丈岩崖坼”刻画瀑布劈裂山崖的险峻。“一道”强调其从山峦间倾泻而下的连贯性。“险逼飞鸟坠,冷束山鬼润。”:借飞鸟折翼、山鬼瑟缩的意象,侧面烘托其肃杀与神秘。“须当截海去,独流不相入。”:末两句想象瀑布截断沧海、独行不群的终极意象,收束全篇。以“独流”象征诗人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呼应《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体现宋代理性哲思与豪情壮志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仲淹《依韵和提刑张太博寄梅》

下一篇:宋·范仲淹《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七·天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