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有绝胜":南阳有极其美好的地方,
"城下百花洲":城的下面是百花洲。
"谢公创危亭":谢公建造了高耸的亭子,
"屹在高城头":屹立在高高的城头上。
"尽览洲中秀":能尽览洲中的秀丽景色,
"历历销人忧":清晰的景色消除人的忧愁。
"作诗刻金石":作了诗刻在金石之上,
"意垂千载休":希望能流传千年。
"我来亭早坏":我来的时候亭子早已毁坏,
"何以待英游":用什么来招待贤才游览。
"试观荆棘繁":试着看荆棘生长得很繁茂,
"欲步瓦砾稠":想要行走瓦砾却很稠密。
"嗟嗟命良工":连连感叹,命令优秀的工匠,
"美材肆尔求":尽力去寻求美好的木材。
"曰基复曰搆":先筑地基又进行构建,
"落成会中秋":在中秋时节落成。
"开樽揖明月":打开酒樽,作揖邀请明月,
"席上皆应刘":宴席上都是如应玚、刘桢般的才俊。
# 应刘:汉末建安文人应场、刘桢的并称。金船:一种金质的盛酒器。北周庾信《北国新斋成应赵王教》“玉节调笙管、金船代酒后。
"敏速迭唱和":敏捷迅速地交替吟诗唱和,
"醺酣争献酬":酒酣之际争相敬酒酬答。
"老子素不浅":我向来兴致不浅,
"预兹年少俦":参与到这些年轻人之中。
"九日重登临":重阳节再次登临,
"凉空氛气收":凉爽的天空雾气消散。
"风来雁声度":风送来大雁的叫声,
"云去山色留":云飘走了山色留存。
"西郊有潭菊":西郊有潭水中的菊花,
"满以金船浮":用菊花装满金船漂浮在酒中。
"雅为郡子寿":高雅地为郡中的人士祝寿,
"外物真悠悠":世间外物真如过眼云烟。
# 悠悠:众多的样子。,外物:四库本作物外。
"过则与春期":过了重阳就期待春天,
"春时良更优":春天的时候确实更加美好。
"焰焰众卉明":众多花卉鲜艳明亮,
# 卉:草的总称,有时也泛指草木。,焰焰:明亮、鲜明的样子。
"衮衮新泉流":新的泉水滚滚流淌。
"箫鼓动地喧":箫鼓喧天震动大地,
"罗绮倾城游":全城人穿着华丽出游。
"五马不行乐":地方官员不与民同乐,
# 五马:汉代太守乘坐的车用五匹马驾辕,故成太守的代称。唐白居易《西湖留别诗》“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州人为之羞":州里的人会为此感到羞愧。
"亭焉讵可废":亭子怎么可以荒废,
"愿此多贤侯":希望这里多有贤能的地方长官。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关于重建亭台与宴游抒怀的诗。描绘了南阳百花洲的绝佳景致,以及览秀亭从破败到重建的历程。通过描写中秋、重阳在亭中的宴游,展现众人吟诗唱和、欢乐畅饮场景。表达诗人对南阳胜景的赞美,对重建览秀亭的欣慰,对宴游欢乐氛围的享受,以及希望地方多贤能官员治理,让览秀亭长久留存的愿望。
2. 分段赏析
开头至“意垂千载休”:诗人开篇盛赞南阳城下的百花洲景色绝佳,谢公建造的览秀亭屹立在高城之上,能够饱览洲中秀丽景色,令人忧愁消散。诗人作诗刻于金石,希望此亭及美景能流传千古。此部分为全诗奠定了对南阳胜景赞美的基调,引出下文对览秀亭现状及重建的描述。“我来亭早坏”至“落成会中秋”:诗人叙述自己到来时览秀亭已破败不堪,荆棘丛生、瓦砾满地,难以招待贤才游览。于是找来能工巧匠,让他们尽力寻求美材重建亭子,最终在中秋落成。这部分通过对比亭子的前后状况,突出重建的不易与必要,表达诗人对重建览秀亭的重视与期待。“开樽揖明月”至“预兹年少俦”:描绘中秋亭落成后的宴游场景。众人在亭中举杯邀明月,宴会上都是如应玚、刘桢般的才俊,大家敏捷地吟诗唱和,尽情饮酒酬答。诗人虽年长,也与年轻人一同享受欢乐。此部分展现出宴游的欢乐氛围,表达诗人对重建后览秀亭能成为文人雅集之地的喜悦。“九日重登临”至“外物真悠悠”:写重阳节再次登临览秀亭。此时秋高气爽,风送雁声,云去山留,西郊潭菊盛开,以菊酒为郡中人士祝寿,诗人感叹世间外物皆如过眼云烟,表达出对眼前美景和欢乐聚会的珍惜。“过则与春期”至结尾:诗人畅想春天再来时的情景,那时百花盛开,新泉流淌,箫鼓喧天,全城人出游。诗人认为地方官员应与民同乐,览秀亭不应荒废,期望多有贤能的地方长官,让此地一直繁荣。此部分表达诗人对地方治理的期望,升华诗歌主题。
下一篇:宋·范仲淹《谢柳太博惠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