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赋前贤九日诗":想像前代贤人一样在重阳佳节写诗,
"茱萸相斗一枝枝":此时一枝枝的茱萸竞相生长。
# 茱萸: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可怜宋玉情无限":宋玉无限的悲秋情怀让人怜悯,
"争似陶潜醉不知":怎似陶渊明那样陶醉不知。
# 争似:怎似。
"绿鬓爱随风景变":青年人喜欢追随时俗,
# 绿鬓:即青丝,借指青年。
"黄华能与岁寒期":而自己偏偏喜欢像傲寒的菊花一样直面困境。
# 黄华:即菊花,喻指诗人自己。
"登高回处狂多少":我现在登高时的几分狂妄,
# 狂:狂妄。
"笑杀襄阳拍手儿":恐怕会惹襄阳小儿拍手笑话。
# 襄阳拍手儿:语出李白《襄阳歌》“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这两句诗写的是李白自己的醉态被襄阳小儿笑话。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节日诗。诗中围绕重阳节展开,通过对比宋玉与陶潜,以黄菊象征坚韧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前贤的缅怀,以及对人生境界的独到见解与深刻感悟。
2. 分段赏析
首联“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欲赋前贤九日诗”直接点明主题,表明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想要赋诗以纪念前贤,引发读者对诗人所怀前贤及所赋内容的好奇。“茱萸相斗一枝枝”则描绘了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景象,“相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展现出茱萸枝叶繁茂、竞相生长的姿态,既渲染出节日氛围,又为后文情感抒发奠定基础。颔联“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此联运用对比手法,将宋玉与陶潜进行对照。“可怜宋玉情无限”,“可怜”流露出诗人对宋玉丰富情感的感慨,宋玉多愁善感,其作品常饱含深沉情思;“争似陶潜醉不知”,“争似”突出陶潜与宋玉的差异,陶潜醉酒而忘忧,呈现出一种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不同人生态度的思考。颈联“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从人生态度进一步阐述对人生的看法。“绿鬓爱随风景变”,以“绿鬓”代指青春年少,暗示青春易逝,如同随风景而变化,表达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黄华能与岁寒期”,“黄华”即菊花,象征着坚韧品格,菊花能在岁寒之际绽放,诗人借此表明人生应如黄菊般,在困境中坚守、坚韧不拔。尾联“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收尾。诗人登高归来,兴致仍浓,以“狂多少”展现出自己的豪放不羁。“笑杀襄阳拍手儿”,用典且以自嘲口吻,营造出一种诙谐氛围,体现出诗人虽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但仍能保持豁达乐观的心境,使诗歌在情感表达上更具韵味。
上一篇:宋·范仲淹《句》
下一篇:宋·范仲淹《依韵酬池州钱绮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