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采芝人":泰山采药的隐士,
"吏隐清淮滨":隐居在清淮水畔。
"金函秘宝箓":金色函匣藏着秘传道经,
"奉之如高真":我恭敬供奉如见真仙。
"谓子有仙志":你说我有求道之志,
"兴言一相示":便取出此书相赠。
"叩头鸣天鼓":叩首击鼓以示虔诚,
"玉书粲然异":玉简上的文字粲然生辉。
"白云引轻素":白云牵引素帛,
"朱丝闻灵篇":朱弦传来灵妙篇章。
"题云天宝岁":题记写着天宝年间,
"传于任凤仙":由仙人任凤仙传承。
"兵火换九州":战争的烽火(已经)改换了天下的面貌,
"于兹三百年":到现在已经三百年。
"非有灵物持":若非灵物护持,
"此书安得全":此书怎得完好无损。
"绿字起龙蛇":绿字如龙蛇游走,
"丹文挂星斗":丹文映照星斗璀璨。
"六甲当奉行":六甲神灵皆遵奉,
"百神乃奔走":百神闻令奔走驱驰。
"密密天上语":天上密语人间传,
"忽忽人间有":忽隐忽现似有灵。
"与君置青山":愿与你隐居青山,
"解冠松桂间":解下冠冕栖身松桂之间。
"服此上清箓":若能修持此上清道箓,
"上清庶可攀":或可攀登仙界之阶。
"无为尘土中":不要在世俗尘土中奔波劳碌,
"草草凋朱颜":否则美好的容颜会轻易地衰败凋零。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1. 分段赏析
“泰山采芝人,吏隐清淮滨”开篇以“泰山采芝人”比喻滕子京,既赞其有隐士般的清雅风骨,又点出他“吏隐”的身份,虽为官于清淮之畔,却怀超然出世之心,为后文写其藏“真箓”埋下伏笔。“金函秘宝箓,奉之如高真”描绘滕子京对“宝箓”的珍视:以金函珍藏,奉若神明。“高真”(得道仙人)一词,既显宝箓的神圣,也暗示滕子京对仙道的虔敬,侧面烘托宝箓的不凡。“谓子有仙志,兴言一相示”写滕子京因认可范仲淹有“仙志”,特意展示宝箓。“兴言”二字见其主动与信任,暗含二人精神相通,为赠诗的情感基础铺垫。“叩头鸣天鼓,玉书粲然异”“叩头鸣天鼓”是道教礼仪,显对宝箓的敬畏;“玉书粲然异”则直写宝箓外观,如玉般的典籍光彩夺目、与众不同,突出其神秘珍贵。“白云引轻素,朱丝闻灵篇”以“白云”“轻素”(白色绢帛)描绘宝箓的载体,仙气缥缈;“朱丝”(红丝栏)、“灵篇”点出内容的神圣,视觉与想象中的听觉结合,营造空灵意境。“题云天宝岁,传于任凤仙”交代宝箓的来历:题有“天宝”年号,为任凤仙所传。明确时间与传承,增添历史厚重感与神秘色彩,暗示其历经岁月而存的不凡。“兵火换九州,于兹三百年”写宝箓历经三百年战乱,见证江山更迭。“兵火换九州”概括时代动荡,反衬宝箓能留存至今的奇迹,暗合“灵物持”之意。“非有灵物持,此书安得全”以反问强调宝箓得以保全,必是有灵物护持。既突出宝箓的灵异,也暗含对其神圣性的认同,呼应前文“奉之如高真”。“绿字起龙蛇,丹文挂星斗”刻画宝箓文字之奇:绿色字迹如龙凤飞舞,红色文句似星斗悬空。以生动比喻写文字的灵动与庄严,尽显宝箓的超凡气象。“六甲当奉行,百神乃奔走”写宝箓的威力:若依“六甲”(道教术数)奉行,可驱使百神。夸张手法凸显其神秘功效,强化宝箓的神圣权威。“密密天上语,忽忽人间有”感慨宝箓内容是隐秘的“天上语”,却意外留存人间。“密密”显其深奥,“忽忽”含偶然与珍贵之感,暗含对这份机缘的赞叹。“与君置青山,解冠松桂间”向滕子京建言:归隐青山,在松桂间放下官帽。呼应开篇“吏隐”,劝其摆脱官场束缚,追求自然超脱的生活。“服此上清箓,上清庶可攀”“服”既指研读,也含践行;“上清”为道教仙境。意为若能遵循宝箓之道,或许可登仙境,将仙道理想与人生选择结合。“无为尘土中,草草凋朱颜”以“尘土”喻官场纷扰,劝诫勿在其中消磨时光,让青春容颜“草草”凋零。直白恳切,既是劝勉,也流露对友人的关怀。
下一篇:宋·范仲淹《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