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也应无憾":伍子胥啊应该没有遗憾,
"至哉忠孝门":真是极致啊,这忠孝之家。
"生能酬楚怨":生前能够报楚国的怨仇,
"死可报吴恩":死后可以报答吴国的恩情。
"直气海涛在":刚直的气节如海涛般存在,
"片心江月存":一片赤诚之心似江月般长存。
"悠悠当日者":那些久远的当年的人,
"千载只惭魂":千年之后只会使灵魂惭愧。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史诗,介绍了伍相庙及所祭伍子胥,描绘了伍子胥生酬楚怨、死报吴恩的事迹,体现其忠孝与刚直,营造了庄重的意境,表达了对伍子胥的赞美及自身精神追求的寄寓。
2. 写作手法
对偶:“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生”对“死”、“酬楚怨”对“报吴恩”,句式工整,鲜明体现伍子胥一生的恩怨与作为;“直气海涛在,片心江月存”,“直气”对“片心”、“海涛在”对“江月存”,强化其刚直与赤诚。
3. 分段赏析
首联:“胥也应无憾,至哉忠孝门”,“胥”指伍子胥,开篇直言他应无遗憾,因其属于极致的忠孝之门。起笔便点明对伍子胥的肯定,聚焦其“忠孝”品质,奠定全诗赞美崇敬的基调,简洁有力。颔联:“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对仗工整,写伍子胥生前能报楚国之怨,死后可报吴国之恩,概括了他的主要生平事迹,展现其恩怨分明、忠诚担当的品格,让读者对其有清晰认识。颈联:“直气海涛在,片心江月存”,以“海涛”“江月”为喻,说伍子胥的刚直气节如海涛般存在,一片赤诚之心似江月般长存。将抽象的精神具象化,突出其精神不朽,也融入诗人的敬佩之情。尾联:“悠悠当日者,千载只惭魂”,写当年那些与伍子胥同时代的人,历经千年之后,面对他的精神只会自惭形秽。以对比反衬出伍子胥精神的崇高,收束全诗,强化了对其的赞美。
上一篇:宋·范仲淹《钓台诗》
下一篇:宋·范仲淹《江楼寄希元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