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潮偏盛":哪里的潮水最为壮观,
"钱唐无与俦":唯有钱塘江的潮汐无可匹敌。
"谁能问天意":谁能探问天意的奥秘,
"独此见涛头":唯独在此处得见滔天浪峰。
"海浦吞来尽":潮水吞没海口的一切,
"江城打欲浮":拍击江城几乎要将城池掀浮。
"势雄驱岛屿":气势雄浑似能驱赶岛屿,
"声怒战貔貅":怒吼之声如与猛兽貔貅搏斗。
"万叠云才起":万重浪如云团骤然腾起,
"千寻练不收":千丈白练铺展不收。
"长风方破浪":长风正助浪潮劈开水面,
"一气自横秋":天地间一股肃杀之气横贯秋日。
"高岸惊先裂":高耸的江岸惊颤崩裂,
"群源怯倒流":万千支流畏惧倒灌逆流。
"腾凌大鲲化":潮头腾跃似大鲲化鹏,
"浩荡六鳌游":浩荡如六鳌驮山遨游。
"北客观犹惧":北方来客观潮胆战心惊,
"吴儿弄弗忧":吴地健儿戏水却无忧无虑。
"子胥忠义者":那忠义的伍子胥啊,
"无覆巨川舟":莫要让巨浪倾覆人间舟楫。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1. 分段赏析
首句“何处潮偏盛,钱唐无与俦”以设问开篇,通过对比手法突出钱塘潮的独特性;然后“谁能问天意,独此见涛头”运用拟人手法,将潮水赋予天意使然的神秘色彩。中间部分“海浦吞来尽”至“一气自横秋”连用夸张手法,吞、打、驱、战等动词的精准运用,配合“万叠云”“千寻练”的比喻意象,从视觉、听觉多角度展现潮水的磅礴气势。后段“高岸惊先裂”至“吴儿弄弗忧”通过对比描写,以北客的惊惧反衬吴地健儿的从容,同时融入“大鲲化”“六鳌游”等典故,拓展了诗歌的想象空间。尾句“子胥忠义者,无覆巨川舟”巧妙用典,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伍子胥的忠义精神相联系。
上一篇:宋·范仲淹《登表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