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郡西城":观风楼高高地矗立在郡城的西边,
"观风不浪名":它作为观风之所,确实是名不虚传。
"山川千里色":登上楼远望,千里山川呈现出绚丽的色彩,
"语笑万家声":又能听到城中千家万户传来的欢声笑语。
"碧寺烟中静":烟雾缭绕中,那碧绿的寺庙显得格外宁静,
"红桥柳际明":红色的桥在柳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明亮。
"登临岂刘白":今日我登临此楼,难道就比不上刘禹锡和白居易吗?
"满目见诗情":眼前满是美景,处处都激发着我的诗情。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高压郡西城,观风不浪名”,点明观风楼的地势特征。它高高矗立在郡城之西,地势险要,“高压”一词尽显其巍峨雄伟。“观风不浪名”则强调此楼得名绝非偶然,它作为观察民风、俯瞰景色的绝佳之地,名副其实,为全诗奠定了开阔宏大的基调。颔联“山川千里色,语笑万家声”堪称妙笔。诗人凭借高瞻远瞩的视野,将千里山川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展现出自然的雄浑壮阔。与此同时,他又敏锐地捕捉到城中千家万户传来的欢声笑语,从视觉与听觉两个维度,全方位勾勒出苏州城的繁荣景象。这两句一宏观一微观,一自然一生活,动静结合,使画面富有层次感与立体感。颈联“碧寺烟中静,红桥柳际明”视角一转,聚焦于近处的精致景色。碧色的寺庙在袅袅烟雾中显得格外宁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而红桥横跨,在翠绿柳色的映衬下愈发明艳动人,充满生机。“碧”与“红”色彩对比强烈,“烟中静”与“柳际明”动静相衬,宛如一幅细腻的工笔画,将苏州城的温婉秀丽展现得淋漓尽致。尾联“登临岂刘白,满目见诗情”,诗人触景生情。他登上观风楼,眼前的美景激发了无限灵感,不禁感慨,即便自己比不上刘禹锡、白居易这两位擅长描绘江南风光的大诗人,面对如此景致,也能诗兴大发。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苏州景色的由衷赞美,更体现出他对自身文学创作能力的自信。
上一篇:宋·叶绍翁《寓居·其二》
下一篇:宋·范仲淹《芝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