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得榴花共一觞":招来榴花与自己一起饮酒,
# 觞:古代酒器。
"艾人笑杀老夫狂":门口的艾人都此哂笑不已。
# 艾人:古代汉族端午节门饰,流行于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区。每逢农历五月初五,民间采集艾草扎成人形挂在大门或房门上,认为可辟毒气。
"子兰赤口禳何益":奸人的毁谤想躲也没用,
# 何益:有什么好处。,禳:祭名,指祈祷消除灾殃、去邪除恶之祭。,赤口:谗毁者之口。,子兰:战国楚怀王幼子,为令尹,怂恿怀王入秦,致怀王客死异国。又毁谤屈原,使屈原被逐。此处喻指宋代奸臣。
"正则红船看不妨":纪念屈原的龙舟看看也无妨。
# 红船:竞渡的彩船。,正则:屈原别名。
"团粽明朝便无味":粽子一过端午便没了味,
# 团:水团,粉团。
"菖蒲今日么生香":菖蒲也只有端午才这么喷香。
# 么生香:怎么这样香。,菖蒲: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端午节有插菖蒲叶和艾的习俗。
"一生幸免春端帖":庆幸一生都不用写春帖,
# 春端帖:又称春帖、春端帖子。宋制,一年八节,翰林要向帝、后、大妃、夫人诸阁上新帖子,文字工丽,内容或歌颂升平,或寓意规谏,贴于禁中门帐。立春日撰作的帖子词称春端帖。
"可遣渔歌谱大章":可以使渔歌谱写出盛世乐章。
# 大章:古帝尧时乐名。,渔歌:渔人唱的民间小调。,遣:使。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关于端午节抒怀的诗。描绘了诗人在端午节独自饮酒,与榴花相伴,想象艾人对自己的“嘲笑”。通过对子兰和屈原相关典故及端午节习俗的描述,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节日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端午节传统的思考,以及不随流俗、洒脱豁达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拟人:“招得榴花共一觞,艾人笑杀老夫狂。”用拟人手法写与榴花共饮、艾人哂笑,透露了诗人无法排遣的寂寞和苦闷。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与李白《月下独酌》里“举杯邀明月”的妙想异曲同工。诗人凭借丰富奇特的想象,将榴花视作可“相亲”之人,招来一同饮酒。这般想象,看似浪漫,实则凸显世无知己,愈发深刻地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寥。然而,这份孤独无人知晓,无人理解,就连那“艾人”也对诗人的举动哂笑不停,觉得他的行为如痴如狂。首联如此着墨,鲜明地突出了“端午独酌”的情境。颔联中,诗人展开议论。他感慨子兰这类奸佞之徒,如赤口毒舌,防躲皆无用,试图通过祭祷免除其害,更是徒劳。而对于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看看倒也无妨。很明显,这是诗人对奸人当道、腐朽势力猖獗、忠良遭谤、诚信被疑的黑暗世态的有力披露与深刻鞭挞。颈联运用托物寓意之法。粽子滋味虽美,可端午一过便失了风味;菖蒲唯有端午之时,才这般香气四溢。其深层含义是,时光流转,屈原的英灵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这无疑是对当时纪念屈原仅流于应节形式的辛辣嘲讽,入木三分。尾联笔锋突变,着重展现诗人的宽广胸襟与不凡气度。诗人表明自己一生不阿谀权贵,乐于谱写如《离骚》般歌颂高情远志的篇章,借此抒发立身处世的态度,流露出以拥有屈原般高尚人格与光辉思想而庆幸自豪的情怀,进一步对当下不良世风进行了揶揄。
4. 作品点评
此诗开篇巧用拟人之法点明诗题,随后顺势铺陈,生动展现出端午节独特的环境氛围与丰富的风物习俗。在诗人细腻的笔触下,端午的种种画面如在眼前。而在这字里行间,处处都悄然渗透着诗人鲜明的爱憎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毫无雕琢之痕,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令人回味悠长。
# 题目是“独酌”,上来偏偏先说招来榴花共饮。而“独酌”之意更鲜活,若直说怎么怎么孤单,便不如这样有趣味有含蓄了。
现代周汝昌《中国古典文学名家选集:杨万里选集》
# 杨诗的特点便在于其俚俗之处,许多作品以游戏笔墨状世事百态,如《端午独酌》等,这些作品轻松活泼,新巧自然,是充满性灵而非肌理绵密的,是才人之诗,而非学人之诗。
现代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黄霖《民国旧体文论与文学研究》
# 全诗表明自己不合流俗,坚贞自守的情操,对官场应酬的厌倦,对农村自由生活的向往,但皆曲折含蕴在诗句之中,从反面着笔。
现代太原学院教授张瑞君《杨万里评传》
上一篇:宋·杨万里《日出》
下一篇:宋·杨万里《白鱼羹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