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晓月照离裾":湘江上清晨的月亮照着友人离去时的衣裳,
"目送车尘至欲晡":我一直目送着友人车马扬起的尘土,直到天色将近黄昏。
"归路新诗合千首":友人归途中大概能写出成百上千首新诗,
"几时乘兴更三吾":什么时候我们能再趁着兴致重游三吾之地。
"眼边俗物只添睡":眼前的世俗事物只会让人增添困意,
"别后故人何似臞":与故人分别后,不知道他是否变得清瘦了。
"尚策爬沙追历块":我还想要像艰难爬行的螃蟹那样努力追赶骏马奔腾的步伐,
"未甘直作水中凫":不甘心只做那悠闲漂浮在水中的野鸭。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写作手法
白描:如“湘江晓月照离裾,目送车尘至欲晡”,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湘江边晓月映照友人离去的身影,以及自己目送车尘直至黄昏的画面,不加过多修饰,便将送别场景生动呈现。对比:“尚策爬沙追历块,未甘直作水中凫”,把自己努力奋进如同艰难爬行却仍追逐快速前行的状态,与甘于像水中野鸭般悠闲安逸的状态相对比,突出诗人积极进取、不甘平庸的态度。用典:“几时乘兴更三吾”中“三吾”运用典故,既实指永州的一些地名,又借典故传达出对友人再次同游此地、共赏佳景的期待,丰富了诗歌内涵。
2. 分段赏析
首联“湘江晓月照离裾,目送车尘至欲晡”,描绘了湘江边晓月洒在友人离去的衣摆上,诗人久久伫立,目送车尘直至黄昏时分,以白描手法营造出离别时的惆怅氛围,传递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颔联“归路新诗合千首,几时乘兴更三吾”,想象友人归途中创作新诗,又盼何时能再一同乘兴游历“三吾”之地,既表达对友人文学创作的赞赏,又寄托了对重聚同游的期待。颈联“眼边俗物只添睡,别後故人何似臞”,将身边令人厌烦的俗物与牵挂的故人对比,感慨俗物让人昏昏欲睡,担忧分别后友人是否清瘦,体现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尾联“尚策爬沙追历块,未甘直作水中凫”,运用比喻,以自己如艰难爬行却仍奋力追赶的姿态,与甘愿像水中悠闲野鸭形成反差,展现诗人积极进取、不甘平庸的精神,也暗含对友人的勉励。
上一篇:宋·杨万里《题谢昌国桂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