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shuǐ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1
shuǐ
běn
zhèng
bái
shēn
chéng
绿
jiāng
fēi
jiāng
yào
ruǎn
qiān
shī
rén
jiǔ
wèi
xǐng
kuài
chuān
yàn
qīng
gān
jué

译文

江水原本的颜色是正白色的,积累到一定深度后自然就变成了绿色。江妃到底是用了什么药,使得这千里如玉般的江水变得如此柔软。诗人酒意还没有完全清醒,畅快地想把这一川碧绿的江水都吸纳进肚中。没有东西能咽下这清甘的味道,那就和着露水嚼食野菊吧。

逐句剖析

"水色本正白":江水原本的颜色是正白色的,

"积深自成绿":积累到一定深度后自然就变成了绿色。

"江妃将底药":江妃到底是用了什么药,

# 底药:什么药。,将:拿,用。,江妃:江水女神。

"软此千里玉":使得这千里如玉般的江水变得如此柔软。

# 千里玉:喻指江水。,软:使……变软。

"诗人酒未醒":诗人酒意还没有完全清醒,

"快吸一川渌":畅快地想把这一川碧绿的江水都吸纳进肚中。

# 渌:这里指清水。,吸:饮。,快:畅快。

"无物咽清甘":没有东西能咽下这清甘的味道,

# 清甘:指江水。,咽:一作“燕”。

"和露嚼野菊":那就和着露水嚼食野菊吧。

# 和露:连带着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水》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充满浪漫色彩的古体诗。开篇“水色本正白,积深自成绿”描绘江水颜色变化,简洁明了。“江妃将底药,软此千里玉”运用想象和比拟,赋予江水奇幻色彩。“诗人酒未醒,快吸一川渌”直抒胸臆,表达对江水的喜爱。“无物咽清甘,和露嚼野菊”增添闲适情趣,抒写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沉醉。全诗语言明快,想象奇崛,将日常观察与浪漫抒情融为一体,展现了江水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与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拟人:“江妃将底药,软此千里玉”,将江水比作千里美玉,把江妃赋予人的行为,想象江妃用药使江水变得柔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清澈、柔美,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和趣味性。想象:“江妃将底药,软此千里玉”,诗人展开想象,猜测江妃用药让江水变得柔软,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使诗歌更具奇幻色彩,拓宽了读者的思维空间。

2. 分段赏析

《江水》首两句直接描述江水的颜色,说江水本来的颜色是白色的,但是当它积累到一定深度后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绿色。简洁地写出了江水颜色随深度变化的特点,让读者对江水有了初步的印象。次两句诗人发挥奇特的想象,猜测是不是江妃使用了什么药物,才使得这如千里美玉般的江水变得如此柔软。这里将江水比作美玉,赋予江妃人的行为,增添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五六句写诗人此时酒意还未完全消退,却畅快地欣赏着这一川碧绿的江水。“快吸”二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这江水美景的喜爱和急切欣赏的心情。末两句最后写没有东西能咽下这江水带来的清甘之味,那就和着露水嚼食野菊吧。进一步体现出诗人在这优美环境中的悠然自得,也增添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三月二十七日送春绝句》

下一篇:宋·杨万里《芗林五十咏·泛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