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得城来事事幽":走出城市之后,所有事物景象都显得清幽宁静,
# 事事幽:事事都忘记了。幽,幽暗,暗淡。
"涉湘半济值渔舟":来到湘江岸边过百家渡,刚渡到一半,恰好碰上了几艘渔舟。
# 值:恰好赶上,恰好碰到。,半济:半渡,过了一半。
"也知渔父趁鱼急":也知道渔夫趁着捕鱼的好时机很急切地忙碌着,
# 趁:这里当追赶捕捉讲。
"翻著春衫不裹头":把春天的衣服穿反了,也没有把头发包起来。
# 翻著春衫:将穿在身上的短衫翻下来,系在腰间,打着赤膊。翻著,一说反穿着,穿反了。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诗歌描绘了诗人在湘水渡中所见,聚焦于渔舟上渔夫穿翻衣衫、不裹发髻的自由疏散形象,摒弃对湖光山色等常规景致的描绘,表达了对劳动者不拘礼法、随性自在状态的欣赏与赞美,以及对质朴自然、无拘无束生活态度的向往。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出得城来事事幽,涉湘半济值渔舟”,“出得城来事事幽”,以“事事幽”总起,不着墨于湘水两岸的湖光山色,却为下文的渔舟场景铺垫了清幽自在的基调,暗含诗人走出城郭后对自然与生活本真的向往。“涉湘半济值渔舟”一句,略过渡中寻常景致,描写了偶然相遇的渔舟,看似随意,实则暗藏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后两句“也知渔父趁鱼急,翻著春衫不裹头”,更是将视线凝于渔夫一身。不写渔舟形制,不述捕鱼劳作,单取“翻著春衫”“不裹头”的服饰细节,衣衫穿反、发髻散乱,却因“趁鱼急”三字,渔夫全神贯注于捕鱼,无暇顾及衣着规整。诗人以极简笔触,勾勒出劳动者浑然天成的自在状态,那份不拘礼法的洒脱,恰是对世俗束缚的挣脱。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鲜明地展现出杨万里诗歌的特色,风格清新活泼、明朗通脱,语言浅近平易,毫无艰涩造作之感。
上一篇:宋·杨万里《观雪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杨万里《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