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山盛风乐":瑶山盛行着和美的音乐,
"南巡务逸游":帝王南巡本是为了悠闲出游。
"如何事巡抚":为何还要从事巡视安抚之事,
"民瘼谅斯求":想必是为了体察百姓的疾苦。
"文鹤扬轻盖":绘有文鹤的车盖轻轻扬起,
"苍龙饰桂舟":苍龙纹饰装饰着桂木船。
"泛沫萦沙屿":水流泛起泡沫缠绕着沙滩岛屿,
"寒澌拥急流":寒冷的冰块簇拥着湍急的河流。
"路指八仙馆":路途指向八仙馆,
"途经百尺楼":途中经过百尺楼。
"眷言昔游践":回顾昔日曾游历的地方,
"回驾且淹留":停下车马暂且停留。
"后车喧凤吹":后面的车驾喧响着凤吹之乐,
"前旌映彩旒":前面的旌旗映照着五彩的飘带。
"龙骖驻六马":龙形马饰的车前停驻着六匹骏马,
"飞阁上三休":登上高耸的楼阁多次休息。
"调谐金石奏":金石乐器奏出和谐的乐曲,
"欢洽羽觞浮":欢乐融洽中酒杯在传递。
"天文徒可仰":天体运行的景象只能仰望,
"何以厕琳球":我怎能置身于这美好的事物之中呢。
“唐初四大书家”之一,诗人
虞世南(558~638),唐代书法家、诗人。字伯施,谥文懿,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人。虞世南的一生经历陈、隋、唐三代的变革,其间征乱不断。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早期的诗歌呈现出婉缛、绮丽、藻饰的特点。入唐后,其作品的描写重点由场面转到景物,诗歌风格由婉缛变为清新。代表作品有《春夜》《咏舞》《蝉》等。传世书法作品有碑刻《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序》,还有传为他的行草墨迹《汝南公主墓志铭》。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应制诗。诗中以“瑶山盛风乐”开篇,描绘南巡仪仗,展现唐代宫廷礼仪的庄重气象,既寄寓儒家政治关怀,又隐含谦逊之情。
2. 分段赏析
“瑶山盛风乐,南巡务逸游”,开篇以瑶山的风乐盛景引入帝王南巡之事,“盛风乐”描绘出一种和美、欢快的氛围,“务逸游”点明帝王巡游有安逸游乐的目的。此句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既展现出巡游的表面欢乐,又引发读者对帝王巡游真正目的的思考,同时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巡游相关内容的描述。“如何事巡抚,民瘼谅斯求”,笔锋一转,从表面的游乐对帝王巡抚行为进行思考,推测帝王巡抚或许是为了访求民间疾苦。“如何”一词引发读者的好奇和思考,“民瘼谅斯求”则体现出诗人对帝王行为的认可,在歌颂帝王巡游的同时融入了对民生的关注。“文鹤扬轻盖,苍龙饰桂舟。泛沫萦沙屿,寒澌拥急流”,细致描绘了帝王巡游时乘坐的车船,将仙鹤、苍龙等祥瑞之物与车盖、船舟相结合,展现出车船的华美和独特。“泛沫萦沙屿,寒澌拥急流”则描写了船行时周围的环境,泛起的泡沫、寒冷的冰凌与急流,进一步渲染了巡游场面的壮观和生动,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巡游时的场面。“路指八仙馆,途经百尺楼。眷言昔游践,回驾且淹留”,描述了巡游的路线,指向八仙馆、经过百尺楼,使巡游过程更加具体。“眷言昔游践,回驾且淹留”则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回忆往昔游历,决定回车停留,丰富了巡游的情感内涵,这不仅仅是对场景的描绘,还带有诗人的主观感受。“后车喧凤吹,前旌映彩旒。龙骖驻六马,飞阁上三休”,进一步描绘了巡游队伍的盛大和庄重。后车的凤吹之乐、前旌的彩色飘带,展现出队伍的奢华;龙形的车驾停驻六马,人们在飞阁上多次休息,体现出巡游的庄重和有序。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帝王巡游的威严和盛大。“调谐金石奏,欢洽羽觞浮”,描写了巡游中的宴饮娱乐场景,乐调和谐如金石演奏,宴饮欢乐融洽酒杯流转。此句生动地展现了巡游中的愉悦氛围,体现出帝王巡游时不仅有盛大的场面,还有丰富的娱乐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诗人对巡游的描绘。“天文徒可仰,何以厕琳球”,诗人以天文景象自比,觉得自己难以置身于这美好的巡游盛景之中,表达了自谦之情。“天文”象征着美好、高远的事物,“琳球”代表着美好的事物和环境,诗人觉得自己难以融入其中,使诗歌在歌颂盛景的同时有了一种谦逊的态度,也体现了诗人对自身的一种认知。
上一篇:唐·虞世南《奉和幸江都应诏》
下一篇:唐·虞世南《相和歌辞·怨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