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xìng
jiāng
yìng
zhào

朝代:唐作者:虞世南浏览量:1
nán
guó
xíng
zhōu
huà
shān
xià
bǎi
wáng
shū
guǐ
qiān
zǎi
xié
qián
jìn
zūn
shí
shùn
dòng
yuè
lái
ān
liú
jìn
zhóu
jiè
dào
jīn
lóng
huàn
chén
xiàng
fèng
chuī
chuān
fēng
táng
fēn
shǎn
bèi
jīng
dào
xián
zhī
ràng
jiǔ
chéng
dōng
chū
fēi
guǎn
yáng
niǎo
zhèng
xián
yán
biāo
lín
ài
jǐng
dàn
jiāng
hóng
鸿
jiā
yōu
yuǎn
hòu
rùn
diāo
qín
yǒng
hàn
zhù
dòng
duō
xìng
zhān
xíng
wěi
yōng
lèi
sàn
chū

译文

南国之地推行周朝的德化之道,会稽山中藏有夏朝神秘的图籍。历代君王治国之法难道各不相同,千年间皆与先贤谋略相承。天子大聚诸侯遵循时节巡狩,顺应民心之举让百姓重获生机。安稳的水流上玉饰华舟缓缓前行,戒备的道路旁金吾卫士整齐护卫。龙旗飘扬辉映星辰天象,凤箫乐声盈满河流路途。昔日帝王封赐唐地广布恩德,分陕而治的仁政惠及荆吴。沐浴德教之人皆知辞让之礼,仰慕道义之处长久安定成城。初冬时节律管初飞灰,向阳的候鸟正衔芦苇南飞。凛冽的狂风肃杀树林草丛,温暖的日光映照江湖水波。浩荡皇恩润泽幽远之地,深厚德泽滋养凋零草木。奏起虞舜的琴瑟众人歌咏,敲击汉代的筑器巴人欢唱。我有幸蒙受如《行苇》般的恩泽,虽无用却也不必似散樗般虚度。

逐句剖析

"南国行周化":南国之地推行周朝的德化之道,

"稽山秘夏图":会稽山中藏有夏朝神秘的图籍。

"百王岂殊轨":历代君王治国之法难道各不相同,

"千载协前谟":千年间皆与先贤谋略相承。

"肆觐遵时豫":天子大聚诸侯遵循时节巡狩,

"顺动悦来苏":顺应民心之举让百姓重获生机。

# 来苏:《尚书·仲虺之诰》:“倏俎之民,室家相庆,曰:‘徯予后,后来其苏。’”旧题汉·孔安国传:“汤所往之民,皆喜曰:‘待我君来,其可苏息。’”南朝宋·虞和《明君大雅》:“民庆来苏日,国颂熏风诗。”

"安流进玉轴":安稳的水流上玉饰华舟缓缓前行,

# 玉轴:一作画舸。

"戒道翼金吾":戒备的道路旁金吾卫士整齐护卫。

"龙旂焕辰象":龙旗飘扬辉映星辰天象,

"凤吹溢川涂":凤箫乐声盈满河流路途。

"封唐昔敷锡":昔日帝王封赐唐地广布恩德,

"分陕被荆吴":分陕而治的仁政惠及荆吴。

"沐道咸知让":沐浴德教之人皆知辞让之礼,

"慕义久成都":仰慕道义之处长久安定成城。

"冬律初飞管":初冬时节律管初飞灰,

"阳鸟正衔芦":向阳的候鸟正衔芦苇南飞。

# 衔芦:口含芦草。雁用以自卫的一种本能。

"严飙肃林薄":凛冽的狂风肃杀树林草丛,

"暧景澹江湖":温暖的日光映照江湖水波。

"鸿私浃幽远":浩荡皇恩润泽幽远之地,

"厚泽润凋枯":深厚德泽滋养凋零草木。

"虞琴起歌咏":奏起虞舜的琴瑟众人歌咏,

"汉筑动巴歈":敲击汉代的筑器巴人欢唱。

# 汉筑:《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多幸沾行苇":我有幸蒙受如《行苇》般的恩泽,

# 行苇:路旁的芦苇。

"无庸类散樗":虽无用却也不必似散樗般虚度。

# 散樗:不成材之樗木。比喻无用之人。常用作自谦之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奉和幸江都应诏》是隋代文学家虞世南创作的五言排律。此诗上片以“龙旂焕辰象”“凤吹溢川涂”等意象,铺陈隋炀帝南巡江都时仪仗的盛大景象,展现出皇家出行的气派;下片借“封唐昔敷锡”“厚泽润凋枯”等典故,追述帝王的历史功绩与仁政教化,体现出对巡幸的颂扬。全诗融合《尚书》《诗经》等典籍意象,以工整的对仗和典雅的藻饰,展示了隋代宫廷的文学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初四大书家”之一,诗人

虞世南(558~638),唐代书法家、诗人。字伯施,谥文懿,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人。虞世南的一生经历陈、隋、唐三代的变革,其间征乱不断。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早期的诗歌呈现出婉缛、绮丽、藻饰的特点。入唐后,其作品的描写重点由场面转到景物,诗歌风格由婉缛变为清新。代表作品有《春夜》《咏舞》《蝉》等。传世书法作品有碑刻《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序》,还有传为他的行草墨迹《汝南公主墓志铭》。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作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时炀帝首巡江都,属宫廷奉和之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篇“南国行周化,稽山秘夏图。百王岂殊轨,千载协前谟”,从历史维度起笔。“周化”“夏图”借周代、夏代的政教传统,暗喻当今帝王的统治合乎古训;“百王殊轨”“千载协谟”则强调历代帝王虽方式不同,但治国根本相通,为“幸江都”的巡幸行为赋予历史合法性,奠定全诗颂赞的基调。“肆觐遵时豫,顺动悦来苏。安流进玉轴,戒道翼金吾”四句,转向巡幸的具体场景。“肆觐”指帝王接受诸侯朝见,“时豫”“顺动”强调巡幸顺应时势、合乎民心,“来苏”体现百姓对明君的期盼;“玉轴”(代指帝王车驾)“金吾”(禁军护卫)则以具体物象,勾勒出仪仗的安稳与威严,既写场面,又暗赞帝王的仁政与威仪。“龙旂焕辰象,凤吹溢川涂。封唐昔敷锡,分陕被荆吴”,集中描绘巡幸的盛大与恩德的广被。“龙旂”“凤吹”以皇家仪仗(龙旗)与音乐(凤笙)的意象,渲染“焕辰象”“溢川涂”的铺张气势;“封唐”“分陕”化用周初分封、周公召公分治的典故,喻指当今帝王如古代贤君般,将恩德施于荆吴(江都一带),用历史典故增强颂赞的厚重感。“沐道咸知让,慕义久成都。冬律初飞管,阳鸟正衔芦”,前两句写教化成效——百姓受帝王恩德熏陶,懂得谦让、崇尚礼义,渐成礼仪之邦;后两句转写时节,“冬律”(冬季)“飞管”(古代候气乐器)“阳鸟衔芦”(大雁南飞)点明巡幸的时间,以自然景象的有序,暗合社会治理的和谐。“严飙肃林薄,暧景澹江湖。鸿私浃幽远,厚泽润凋枯”,先以“严飙”(寒风)“林薄”(草木丛生处)的肃杀,与“暧景”(暖阳)“江湖”的开阔形成对照,勾勒冬日江山的苍茫气象;再以“鸿私”(浩荡的恩泽)“厚泽”直抒胸臆,写帝王恩德渗透深远,连枯槁之物都得到滋养,将颂赞从“人”延伸至“万物”。结尾“虞琴起歌咏,汉筑动巴歈。多幸沾行苇,无庸类散樗”,以乐声作结:“虞琴”(虞舜之琴,喻礼乐教化)“汉筑”(汉代乐器)“巴歈”(巴蜀歌谣),展现天下欢歌的景象;最后以自谦收束,“行苇”化用《诗经》中对草木的仁爱,喻指自己有幸蒙受恩泽,“散樗”(无用的树木)则谦称自身平庸,既符合应制诗的恭谨口吻,又呼应开篇的教化主题。

2. 作品点评

全诗以颂帝王巡幸为旨,借“龙旂焕辰象”“凤吹溢川涂”诸意象铺陈仪仗之盛,援“封唐昔敷锡”“厚泽润凋枯”等故实追述往代功烈与仁政化育。诗中熔《尚书》《诗经》典实入句,善以“衔芦”“行苇”等故典构制工对,尽显隋宫文学藻饰之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虞世南《相和歌辞·门有车马客行》

下一篇:唐·虞世南《奉和至寿春应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