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不辨玉":宋国人素来不会辨认宝玉,
"鲁贱东家丘":鲁国人连本地人孔夫子都不尊重。
"我笑薛夫子":我笑你呢,薛夫子,
"胡为两地游":你为什么还到这两个地方游说呢。
"黄金消众口":纵然黄金能消解众人的谗言,
"白璧竟难投":白璧无瑕,却终究难被世俗接纳。
"梧桐生蒺藜":现在梧桐下长满蒺藜,
"绿竹乏佳实":绿竹丛不结佳果。
"凤凰宿谁家":凤凰该栖息在哪户人家,
"遂与群鸡匹":只好与群鸡混在一起了。
"田家养老马":古有田子方可怜体衰的老马,
"穷士归其门":天下贫穷之士便投奔其门下。
"蛾眉笑躃者":美人嘲笑跛足者,
"宾客去平原":宾客纷纷离开平原君。
"却斩美人首":后来平原君斩掉美人的首级,
"三千还骏奔":三千宾客又迅速回归平原君门下。
"毛公一挺剑":平原君门客毛遂公在楚王面前挺剑陈述,
"楚赵两相存":终于使楚国与赵国都生存了下来。
"孟尝习狡兔":孟尝君效仿狡兔筑窟,
"三窟赖冯谖":全凭借冯谖为他经营三处安身之地。
"信陵夺兵符":信陵君成功窃取兵符,
"为用侯生言":正是采用了门客侯生的计策。
"春申一何愚":春申君何其愚昧,
"刎首为李园":竟因李园阴谋刎首身亡。
"贤哉四公子":贤能的战国四公子,
"抚掌黄泉里":正在黄泉里抚掌而笑呢。
"借问笑何人":试问我在嘲笑谁,
"笑人不好士":我在嘲笑那些不礼贤下士的昏聩之人。
"尔去且勿喧":你此去暂且不要声张抱怨,
"桃李竟何言":桃树李树虽不会言语,树下却自然被人踏出小径。
"沙丘无漂母":如今这荒僻的世间已没有像漂母那样的人,
"谁肯饭王孙":又有谁会给落难的王孙韩信送饭呢。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送别抒愤的五言古诗。诗歌在安慰遭谗去鲁的友人薛九时,表达了对人才被谤、社会不公现象的强烈愤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宋人不辨玉”用宋人把燕石当宝玉的典故,写薛九如宝玉般被不识;“鲁贱东家丘”借鲁人轻视孔子(东家丘),喻薛九遭谗被贬。“毛公一挺剑”用毛遂自荐持剑促成楚赵合纵救赵,“孟尝习狡兔,三窟赖冯谖”说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使其免祸,“信陵夺兵符,为用侯生言”指侯生为信陵君献窃符救赵计,这些典故以贤士助主成事,与春申君因李园被斩对比,讽当世不重贤才,表对薛九遭谗的不平。比喻:“梧桐生蒺藜,绿竹乏佳实。凤凰宿谁家,遂与群鸡匹”,以梧桐旁长出蒺藜、凤凰与群鸡为伍作比,将贤才薛九受谗遭弃的困境形象展现,讽刺奸邪当道、贤愚不分的现实,表达对友人遭遇的深切同情。对比:诗中以毛遂“一挺剑”促成楚赵合纵、冯谖为孟尝君营“三窟”、侯生献窃符计助信陵君救赵等贤士建功的正面行为,与春申君因轻信李园而“刎首”的悲剧结局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展现贤士对国家存亡的决定性作用,后者凸显失贤之祸,通过两类历史人物的命运反差,揭露唐代轻视人才的社会现实,强化对友人薛九被谗的愤懑,以史事对比引发对当世贤愚不分的批判。借古抒怀:诗人借“宋人不辨玉”(宋人误认燕石为玉)、“鲁贱东家丘”(鲁人轻视孔子)的典故,以古代贤才被埋没的史实暗喻薛九遭谗的现实,揭露当世不识人才的昏聩。又列举毛遂、冯谖等贤士助主成事与春申君因失贤丧命的史事,通过古今贤愚待遇的对比,既慰藉友人被贬之遇,又借历史兴亡之感抒发自身对贤才被弃的愤懑,以古事为镜,映照出对现实世道的批判与忧思。
3. 分段赏析
“宋人不辨玉,鲁贱东家丘。我笑薛夫子,胡为两地游”四句以典故起兴,借“宋人不辨玉”指世人不识真才,“鲁贱东家丘”说孔子在鲁国遭轻视,暗喻薛九被谗的遭遇;“我笑薛夫子,胡为两地游”以看似调侃的语气,实则饱含对友人四处碰壁、不被赏识的痛惜与不平。“黄金消众口,白璧竟难投。梧桐生蒺藜,绿竹乏佳实”四句进一步描述薛九困境。“黄金消众口”化用“众口铄金”,言谗言可毁人,“白璧难投”喻贤才不遇;“梧桐生蒺藜,绿竹乏佳实”用意象对比,以本该生长梧桐、绿竹之处却长蒺藜、无佳实,象征贤能之士所处环境恶劣,难以施展抱负。“凤凰宿谁家,遂与群鸡匹。田家养老马,穷士归其门”四句用比喻表达感慨。“凤凰宿谁家,遂与群鸡匹”将薛九比作凤凰,叹其与庸才为伍;“田家养老马,穷士归其门”以田家养老马体现对贤才的珍视,暗示薛九应去往真正识才之处,暗含对当下不公的讽刺。“蛾眉笑躃者,宾客去平原。却斩美人首,三千还骏奔”四句连用典故。“蛾眉笑躄者,宾客去平原”写平原君因妾嘲笑跛者致宾客离去,警示统治者需尊重人才;“却斩美人首,三千还骏奔”言平原君杀妾谢罪后宾客复归,突出重视人才方能得人心,借此委婉劝诫统治者反思。“毛公一挺剑,楚赵两相存。孟尝习狡兔,三窟赖冯谖”四句列举历史贤才。“毛公一挺剑,楚赵两相存”赞毛公助平原君解邯郸之围的智勇;“孟尝习狡兔,三窟赖冯谖”说冯谖为孟尝君谋得三个安身之地,通过这些典故,展现贤才对国家和主人的重要作用,反衬薛九不被重用的可悲。“信陵夺兵符,为用侯生言。春申一何愚,刎首为李园”四句再举事例。“信陵夺兵符,为用侯生言”肯定信陵君纳侯生之计窃符救赵;“春申一何愚,刎首为李园”批评春申君因轻信李园而丧命,通过正反对比,既叹贤主与昏主之别,也惋惜贤才遇人不淑的命运。“贤哉四公子,抚掌黄泉里。借问笑何人,笑人不好士”四句直抒胸臆。“贤哉四公子,抚掌黄泉里”对战国四公子重视人才表示赞叹;“借问笑何人,笑人不好士”以反问指出当今统治者不重贤才,定会被历史耻笑,强烈表达对现实中人才困境的愤慨。“尔去且勿喧,桃李竟何言。沙丘无漂母,谁肯饭王孙”四句劝慰友人。“尔去且勿諠,桃李竟何言”劝薛九不必争辩,如桃李默默绽放自有价值;“沙丘无漂母,谁肯饭王孙”以韩信遇漂母相助的典故,叹如今无人赏识贤才,既安慰友人,也暗含对世态炎凉的批判。
上一篇:唐·李白《鸣雁行》
下一篇:唐·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