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斋三千日":斋忌三千日,
# 千:一作十。
"裂素写道经":裁白丝布书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天天吟颂,心有所得,
"众神卫我形":感觉众神拱卫在我身边。
"云行信长风":可以信风乘云,
"飒若羽翼生":宛如身有双翼。
"攀崖上日观":攀上日观峰,
"伏槛窥东溟":凭栏望东海。
"海色动远山":海涛撼动着远山,
# 海色:晓色也。
"天鸡已先鸣":云中天鸡在鸣叫。
# 天鸡:传说中的神鸡。居东南桃都山大桃树上,又传居东海岱舆山扶桑树上,率天下之鸡报晓。
"银台出倒景":银光闪耀的楼台跃出大海,
"白浪翻长鲸":鲸鱼翻滚起巨浪。
"安得不死药":怎样才可以得到仙丹,
"高飞向蓬瀛":真正生出羽翼,高飞蓬莱。
# 蓬瀛:蓬莱、瀛洲,在渤海中,有不死药,金银为宫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纪游写景诗。描绘了李白游历泰山时的登山过程,展现了泰山独特的景色,营造出神秘而奇幻的氛围,融入道家元素,体现了他对仙境的向往和对长生的追求,表达了其浪漫主义情怀,将自身的游历体验与心境寄寓于对泰山的描写之中,充分展现了李白诗歌豪迈奔放、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风格。
2. 写作手法
夸张:“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诗人想象自己借助长风如生出羽翼般飞行,极度夸张地表现出自身的轻快与自在,生动展现出超凡脱俗的意境,强化了诗歌的浪漫氛围,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感受诗人的奇幻之旅。用典:“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运用了古代神话中求不死药、向往蓬莱瀛洲仙境的典故,借此表达自己对长生不老、超凡成仙的渴望,丰富了诗歌内涵,增添了神秘奇幻色彩。
3. 分段赏析
诗开篇“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描绘自己长时间斋戒、书写道经并有所感悟,仿若有神明护佑,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虔诚的氛围,体现出李白对道家修行的尊崇。随后“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诗人想象自己凭借长风飞翔,这种奇特想象尽显浪漫,展现出他摆脱尘世束缚的渴望。“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描绘诗人攀登到日观峰,俯瞰东海,视野开阔。接着“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诗人细腻刻画了海上景色,海水的颜色使远山似在摇动,天鸡先鸣打破寂静,银台倒映水中,白浪中长鲸翻腾,画面壮观而奇幻,不仅展现了泰山周边海景的壮美,更暗示仙境可能存在。最后“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直白表达对不死药的追求和飞向蓬莱仙境的愿望,这是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也是他对现实不满的一种精神寄托。整首诗将李白的浪漫情怀、对仙境的憧憬与泰山的雄伟景色完美融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 雄壮谲奇殆尽,句萧洒高逸。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 周珽曰:首含讥讽,次写奇景,后述旷怀。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白性本高逸,复遇偃蹇,其胸中磊砢于诗乎发之。泰山观日天下之奇,故足以舒其旷渺而写其块垒不平之意。是篇气骨高峻而无恢张之象后三篇状景奇特,而无刻削之迹。盖浩浩落落,独来独往,自然而成,不假人力大家所以异人者在此。若其体近游仙,则其寄兴云耳。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古诗》“河汉清且浅”;李白《游太山》诗“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是即以“清浅”为“河汉”。
清沈涛《匏庐诗话》
# 空灵飘逸,愈出愈妙(“山明”四句下)。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上一篇:唐·李白《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下一篇:唐·李白《越女词五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