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íng
shēn
shù
xiàng
gō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cháng
duàn
zhī
shàng
yuán
lèi
tiān
shān
xià
zūn
bái
yún
jiàn
wèi
fēi
fān

译文

情深树上猿肠断,泪水一滴滴落入山下的酒樽中。白云看见我离去,也为我飞腾翻卷。

逐句剖析

"肠断枝上猿":情深树上猿肠断,

"泪添山下樽":泪水一滴滴落入山下的酒樽中。

# 樽:酒樽,古代人温酒或盛酒的器皿。

"白云见我去":白云看见我离去,

"亦为我飞翻":也为我飞腾翻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情深树寄象公》是盛唐诗人李白创作的五言绝句。此诗借树寄情,前两句以猿猴在枝头的悲鸣写自己肝肠寸断,用泪水落入山下酒杯的细节诉哀愁。后两句写白云见诗人离去而翻卷飞舞,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全诗以树、猿、云、酒等意象构成画面,借拟人手法让万物具灵性,呈现天人交融的意境,在悲伤情调中传递出自然与人心相通的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推测创作于乾元二年(759年)秋季。当年李白在流放途中遭遇朝廷大赦,便取道江夏返程。行至某处,他见到一棵名为“情深树”的树木。于树下饮酒时,树上猿猴发出凄凉哀婉的叫声。李白见此树、闻猿啼,触景生情,觉得猿猴似乎也在为他的不幸遭遇而哀鸣,内心悲痛更甚,于是写下这首诗来抒发心中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五言绝句。诗中描绘了枝上猿猴悲鸣、泪水落入山下酒樽、白云因“我”离去而飞翻的景象,借树、猿、云、酒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切之情,营造出天人交融的凄凉意境。

2. 写作手法

比喻:诗人或以“枝上猿”自喻。猿猴那断肠般的啼鸣,恰似诗人内心悲切之情的呐喊。诗人将自身哀伤寄寓于猿的形象之中,以猿之哀衬己之悲,生动且深刻地展现出内心的痛苦与哀愁。同时,猿猴所处的山林环境,也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孤独、凄凉的境遇,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情深树”、猿猴啼叫、山下酒樽等自然景象,将内心的悲怨之情融入其中。猿猴的啼叫和诗人的悲伤相互映衬,景中含情,情由景生,借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内心的痛苦与哀愁,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3. 分段赏析

全诗以“情深树”为依托,借山中景物抒悲情。首句“肠断枝上猿”以猿猴悲鸣写内心痛楚,枝头猿猴的哀啼仿佛诗人肝肠寸断的写照,借猿的形象自喻,将自身悲愁寄于灵猿啼叫之中,以动物的悲鸣烘托人的哀伤。次句“泪添山下樽”以细节传情,诗人的泪水落入山下酒杯,让樽中酒仿佛因愁绪而满溢,用“泪添”这一动作,强化了愁情的沉重感。后两句“白云见我去,亦为我飞翻”转写自然景物,白云仿佛懂得人情,见诗人离去便翻卷飞舞,以拟人的手法赋予白云灵性,让无生命的云有了依依惜别的情态,营造出天人交融的意境。全诗通过树、猿、云、酒等意象,在简洁的语言中凝聚深沉悲怨,将个人伤情融入自然景物,展现出物我相通的浪漫情怀,意境凄凉而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下一篇:唐·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