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g
xiāng

朝代:唐作者:李煜浏览量:2
chóng
shān
liǎng
chóng
shān
shān
yuǎn
tiān
gāo
yān
shuǐ
hán
xiāng
fēng
dān
huā
kāi
huā
cán
sài
yàn
gāo
fēi
rén
wèi
huán
lián
fēng
yuè
xián

译文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远天高,雾气蒙蒙的水面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菊花开了,又落了,时令交替轮换。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可是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只有帘外的风月无思无忧。

逐句剖析

"一重山":一重又一重,

# 重:量词。层,道。

"两重山":重重叠叠的山啊。

"山远天高烟水寒":山远天高,雾气蒙蒙的水面又冷又寒,

# 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唐代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中有“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诗句。

"相思枫叶丹":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 丹:红色。,枫叶:枫树叶。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

"菊花开":菊花开了,

"菊花残":又落了,时令交替轮换。

"塞雁高飞人未还":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可是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

# 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唐代白居易《赠江客》中有诗句:“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一帘风月闲":只有帘外的风月无思无忧。

# 风月:风声月色。,帘:帷帐,帘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长相思·一重山》是五代时期李煜所作的词。该词以独特的笔触抒发了思妇对离人的深切思念。开篇描绘出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层层山峦、高远天空、寒烟秋水与经霜的红枫,构成一幅凄清之景,渲染出相思氛围。围绕“相思”,以菊开菊残、塞雁高飞而人未还,展现思妇的心理变化,表达其盼归的急切与失落。写作手法上词人不着重刻画思妇外貌神态,而是借景抒情,以眼中之景折射胸中之情,用笔空灵。“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上片写景为下片抒情蓄势,下片直抒相思之苦。此词风格婉约,意境深远,全词立体感强,境界阔远,虽未直接提及“秋怨”,却处处透露出思妇的秋怨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著名词人

李煜(937~978),南唐国主,五代词人。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钟峰白莲居士,世称李后主,徐州(今属江苏)人。在位十余年,宋兵破金陵后出降,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前期作品多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多抒发亡国哀痛及囚徒生活的愁苦,情调极为感伤。其词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善于以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在题材和意境上突破晚唐及“花间”以艳情为主的窠臼,使词从音乐的附庸变为抒情述怀的工具。《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作品为世熟知。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长相思·一重山》由李煜创作。李煜身为南唐后主,前期生活多在宫廷。当时他的创作题材相对较窄,主要围绕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展开。此词创作于这一时期,彼时李煜或许在宫廷生活中,因某种触动,即兴抒发内心情绪。他借助词这一形式,将思妇的相思愁绪细腻描绘,通过对秋景的刻画与情境的营造,把内心的情感融入其中,是其前期抒发悲愁情绪作品的典型代表,展现了他在早期创作中对情感表达的艺术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词中通过描绘思妇眼中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营造出凄清氛围,抒发了思妇对离人的无限思愁,展现其心中的“秋怨”。词人未对思妇外貌神态进行描摹,而是侧重借景抒情,用笔空灵,使全词立体感强。

2. 分段赏析

上片起笔“一重山,两重山”,词人运用简单直白却极具表现力的语言,以叠句形式开篇,从形象塑造上,勾勒出层层山峦的画面,随着思妇目光的延展,近景的“一重山”、中景的“两重山”依次呈现,给人一种空间上的延伸感。从表达技巧看,这种重复句式不仅增强了节奏感,还巧妙地烘托出思妇心中因爱人远行而产生的迷茫与不安。紧接着“山远天高烟水寒”,描绘出远景,将视野拓展到辽阔高远的青冥与天际处的迷离烟水。“寒”字在此处极为精妙,从语言角度,它不仅形容了烟水的清冷,更从内容主题与情感表达上,曲折地传达出思妇的心理感受。她久望不见归人,心中的失落与哀伤如同寒意般蔓延,使得眼中所见皆染上了清冷之色。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生动地展现出思妇内心的孤寂与凄凉。上片结句“相思枫叶丹”,当思妇“望尽天涯路”而无果,不经意间看到如火的枫叶,时令已至秋天的现实猛然唤醒了她。“相思”一词直白地揭示出词的主旨,从意象运用角度,枫叶的红象征着热烈的相思,与前文的清冷之景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凸显出思妇相思之情的浓烈与深沉。同时,也暗示了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相思之苦,在这丹枫满山的时节愈发浓烈。下片下片以“菊花开,菊花残”起句,运用短促且相同的句式,从时间维度上点出时光流逝之快。从内容主题与情感表达上,暗示思妇相思日久,随着菊花从开放到残败,她心中的怨愁也在不断累积。这种以物候变化暗示情感变化的手法,细腻而含蓄。“塞雁高飞人未还”,此句可看作思妇的直接抒情,也可理解为触景生情。从表现技巧来看,词人用塞外大雁逢秋南归这一自然现象,反衬出飘泊在外的游子尚未归还,雁尚知归,人却未还,更深层次地展现出思妇内心的怨苦与无奈。最后“一帘风月闲”,从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上,刻画出思妇的心境。尽管帘外风晨月夕的景致美好,但因离人不归,她无心赏玩。此处与柳永《雨霖铃》中“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表意相通,通过对思妇心理的细腻刻画,将其因爱人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孤独、落寞与惆怅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个下片围绕思妇的心理活动展开,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到对离人的怨与念,再到对美好景致的漠视,层层递进,深刻地展现出思妇复杂而深沉的相思之情。

3. 作品点评

《长相思一重山》是李煜词作作品。它展现了李煜在闺怨题材创作方面的造诣,写作特色鲜明。其一,构思精巧,虽句句围绕思妇“秋怨”展开,却不着一字点明“秋怨”,将情感深藏于景物描写之中,笔法空灵。其二,词人未对思妇的外貌神态进行刻画,而是着重描绘其眼中之景,层层山峦、烟水寒色、丹枫菊花等,以景衬情,使思妇的相思之情自然流露,达到情景交融的妙境。其三,语言风格独特,李煜发挥其高超的语言锤炼功夫,用词单纯明净、简洁准确。“山远天高烟水寒”,寥寥数字,便勾勒出丰富的形象,营造出阔远的境界,景中蕴情,耐人寻味。此词以简洁的语言、空灵的笔法,展现了思妇的相思之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词以轻淡之笔,写深秋风物,而兼葭怀远之思,低回不尽,节短而格高,五代词之本色也。

清俞陛云

# 句句有怨字意,但不露圭角,可谓善形容者。

明李廷机《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

# 因隔山水而起各之思,为对枫菊而想后人之归。怨从思中生而怨不露,是长于诗者。

明李于鳞《南唐二主词汇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岁暮道情二首》

下一篇:唐·李世民《赐房玄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