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èng
lìng
·
·
shuō
láo
shēng
mèng

朝代:元作者:尹志平浏览量:3
shuō
láo
shēng
mèng
hūn
mèng
xīn
kāi
liǎo
zhēn
tōng
qīng
mèng
qīng
mèng
qīng
mèng
shuí
xìn
zhēn
rén
mèng

译文

说透了,辛苦忙碌的人生就像一场梦。每个人都在虚幻的梦中沉迷不醒。默默之中,内心突然领悟,豁然开朗,真正通达之后,进入一种清静的梦境。这种清静的梦境。这种清静的梦境。谁会相信,真正的得道之人是没有梦的呢?

逐句剖析

"说破劳生如梦":说透了,辛苦忙碌的人生就像一场梦。

"个个昏迷虚梦":每个人都在虚幻的梦中沉迷不醒。

"默地悟心开":默默之中,内心突然领悟,豁然开朗,

"达了真通清梦":真正通达之后,进入一种清静的梦境。

"清梦":这种清静的梦境。

"清梦":这种清静的梦境。

"谁信真人无梦":谁会相信,真正的得道之人是没有梦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如梦令·说破劳生如梦》是尹志平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开篇“说破劳生如梦”,直接点明人生如梦的主题,指出人们大多沉迷于虚幻的梦境之中。接着提到“默地悟心开”,强调通过内心的觉悟,才能真正领悟到“清梦”的境界。最后以“谁信真人无梦”作结,表达了对修行达到一定境界后,不再被世俗幻象所迷惑的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尹志平(1169~1251)金末及元代著名全真道士。字大和(又作太和),山东莱州(今掖县)人,初以马丹阳为师,被其父迫令返家,复往武官灵虚观,投刘处玄门下。明昌年间(1190~1196),又受教于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三位宗师,故其先后以全真五子为师。兴定四年(1220),丘处机偕18名高徒万里西行,尹志平居其一。由雪山返燕京后,丘处机住长春宫,尹志平隐居德兴(今河北涿鹿)龙阳观,丘处机赐其号为清和子。丘处机去世后,继为全真道掌教,居长春宫。宪宗元年(1251)去世,葬于京郊房山,中统二年(1261)诏赠“清和妙道广化真人”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说破劳生如梦”此句开篇点题,直接揭示了人生如梦的主题。“劳生”指劳碌奔波的人生,词人认为人们在世间忙碌奔波,其实都如同在梦境中一般,充满了虚幻和无常。这一句为全词奠定了基调,引发读者对人生本质的思考。“个个昏迷虚梦”紧承上句,进一步指出人们大多沉迷于这虚幻的梦境之中。“个个”强调了这种沉迷的普遍性,几乎所有人都难以察觉这人生的虚幻本质,而深陷其中。通过这一句,词人表达了对世间众人迷失方向的惋惜之情,同时也为下文的觉醒与解脱做铺垫。“默地悟心开”此句笔锋一转,从对他人迷失的描写转向自身的修行与觉悟。“默地”即默默地,表明这种觉悟并非外在的喧嚣和张扬,而是在内心的静谧中悄然开启。“悟心开”意味着词人通过内心的思考和修行,终于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打破了虚幻梦境的束缚,开始走向清醒和解脱的道路。“达了真通清梦”进一步阐述了觉悟之后的境界。“达了”表示达到、实现,“真通”意味着真正通达、领悟,“清梦”与前文的“虚梦”相对,是一种超越世俗幻象的清醒境界。词人通过自身的修行和觉悟,达到了一种对人生真相的清晰认知,不再被虚幻的梦境所迷惑,进入了一种超脱的境界。“清梦。清梦。”此句以重复的“清梦”强调了这种清醒境界的珍贵和难得。通过反复吟咏,加深了读者对这种境界的印象,也表达了词人对这种超脱状态的珍视和向往之情。同时,这种重复也起到了强调和升华主题的作用,使全词的意境更加深远。“谁信真人无梦”以问句作结,引发读者的思考。“真人”指修行达到极高境界的人,词人质疑谁能真正相信修行到极致的人是没有梦境的。这一句既表达了词人对自己修行境界的自信,也暗示了这种超脱的境界并非一般人能够理解或相信,进一步深化了全词的哲理意味,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冕《墨萱图(其一)》

下一篇:元·关汉卿《南吕·一枝花·杭州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