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jiāng
yuè
·
·
qiū
yáng
guān
zuò

朝代:元作者:尹志平浏览量:3
ài
qiū
yáng
sōng
yán
lái
wǎng
rén
láo
zuò
wàng
táo
táo
zuì
zuò
shàng
yǒu
shān
yǒu
shuǐ
xīn
jiān
shì
fēi
zhāo
zhāo
cháng
jiàn
bái
yún
fēi
liú
lián
shì

译文

我喜爱秋阳观这地方的偏僻,松树岩石间来来往往的人很少。不用费力打坐,自然就忘却了那些机巧心思。昏昏沉沉又乐乐陶陶的,像喝醉了一样。坐在那里能看到山和水,心里没有是是非非的纠葛。天天都能看见白云飘荡。​可以在这里流连,让人感到舒适快意。​

逐句剖析

"我爱秋阳地僻":我喜爱秋阳观这地方的偏僻,

"松岩来往人稀":松树岩石间来来往往的人很少。

"不劳打坐自忘机":不用费力打坐,自然就忘却了那些机巧心思。

# 忘机:消除机巧之心。常用以指甘于淡泊,与世无争。,打坐:僧道修行方法的一种。闭目盘腿,手放在一定的位置上,断除妄想。也可泛指静坐。

"兀兀陶陶似醉":昏昏沉沉又乐乐陶陶的,像喝醉了一样。

# 兀兀陶陶:醉酒貌。此处指与醉酒相似的感受。

"坐上有山有水":坐在那里能看到山和水,

# 坐上:座席上。

"心间无是无非":心里没有是是非非的纠葛。

"朝朝常见白云飞":天天都能看见白云飘荡。

"可以留连适意":​可以在这里流连,让人感到舒适快意。​

# 适意:称心;宽心。,可以:表示有某种用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江月・秋阳观作》是全真教道士尹志平写的道家词作。它以“我爱秋阳地僻”开头,描绘了秋阳观清幽的山林和闲适的修行生活。“兀兀陶陶似醉”“心间无是无非”等句,表达了物我两忘的修道境界。作为尹志平《西江月》系列的代表作,它体现了全真教“随遇而安”的修行理念,与《我爱西岩秀丽》《我爱秋阳天气》等作品一起,构成了展现道家美学的词作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尹志平(1169~1251)金末及元代著名全真道士。字大和(又作太和),山东莱州(今掖县)人,初以马丹阳为师,被其父迫令返家,复往武官灵虚观,投刘处玄门下。明昌年间(1190~1196),又受教于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三位宗师,故其先后以全真五子为师。兴定四年(1220),丘处机偕18名高徒万里西行,尹志平居其一。由雪山返燕京后,丘处机住长春宫,尹志平隐居德兴(今河北涿鹿)龙阳观,丘处机赐其号为清和子。丘处机去世后,继为全真道掌教,居长春宫。宪宗元年(1251)去世,葬于京郊房山,中统二年(1261)诏赠“清和妙道广化真人”号。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西江月・秋阳观作》创作于尹志平主持秋阳观期间,具体时间不详。作为全真教第六代掌教,尹志平在词中融入了道教清修理念,像“不劳打坐自忘机”这样的句子,就展现出全真教“自然无为”的修道主张。秋阳观僻静的地理环境为创作提供了真实场景,“我爱秋阳地僻,松岩来往人稀”正是当时修道场所的真实写照。词中描绘了秋阳观清幽的山林和闲适的修行生活,“兀兀陶陶似醉”“心间无是无非”等句,表达了物我两忘的修道境界。作为尹志平《西江月》系列的代表作,它体现了全真教“随遇而安”的修行理念,与《我爱西岩秀丽》《我爱秋阳天气》等作品一起,构成了展现道家美学的词作群。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道家修行生活为题材的词,词中描绘了禅宫荒废后,曲径依旧幽深,日落时松影纷乱、清风拂过涧水流动,归禽在暮色中栖息、古佛静立深秋的景象,营造出清幽而略带萧瑟的氛围,表达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偶:“坐上有山有水,心间无是无非”这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从词性来看,“坐上”对“心间”,都是表位置或范围的词语;“有”对“无”,是反义词;“山”“水”对“是”“非”,前者是自然景物,后者是抽象事理,两两相对。​从内容上,“坐上有山有水”写的是眼前实景,坐在那里能看到山和水,是对修行环境的具体描绘;“心间无是无非”则写内心状态,心里没有是非纠葛,是对心境的刻画。

3. 分段赏析

上阕以环境描写切入:“我爱秋阳地僻,松岩来往人稀”,通过“地僻”“人稀”凸显修行之地的幽静,直白表达出对秋阳观偏僻环境的喜爱,松树岩石间少有人来,更显此地的清幽。​“不劳打坐自忘机”,不用刻意打坐,自然就忘却了机巧之心,体现出全真教“自然无为”的修道主张,修行不必刻意为之,顺应自然便好。​“兀兀陶陶似醉”,写自己昏昏沉沉又乐乐陶陶,像喝醉了一样,描绘出沉浸在修行中的状态,是物我两忘修道境界的直观体现。​下阕“坐上有山有水,心间无是无非”形成对仗,山水实景与心境虚写相映成趣,坐在那里能看到山和水,心里没有是非纠葛,实景与心境相互映衬,更显内心的澄澈。​“朝朝常见白云飞”运用道家意象,白云既是对自然风物的实写,又暗喻超然世外的精神追求,每天都能看见白云飘荡,既写眼前景,又含超脱尘世的向往。​结语“可以留连适意”以口语化表达收束全篇,强化了逍遥自适的修道体验,说能在这里流连,让人感到舒适快意,直白道出在此修行的自在与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滕宾《鹊桥仙·读画斋丛书本元草堂诗余卷上》

下一篇:元·张宪《咸淳师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