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人利己":损害他人利益以利自己。
"贪爱欺瞒何日已":贪婪贪爱、欺骗隐瞒的行为,何时才能停止。
"害众成家":通过伤害众人来成就自己的家业。
"富贵人前仍自夸":在富贵之人面前依然自我夸耀。
"阴功暗记":阴私之事暗中积累。
"死上头来谁肯替":死亡降临时又有谁肯代为承担。
"天道无私":天道公正,没有偏私。
"报应分明各有时":善恶报应清晰明确,各自有其应验之时。
尹志平(1169~1251)金末及元代著名全真道士。字大和(又作太和),山东莱州(今掖县)人,初以马丹阳为师,被其父迫令返家,复往武官灵虚观,投刘处玄门下。明昌年间(1190~1196),又受教于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三位宗师,故其先后以全真五子为师。兴定四年(1220),丘处机偕18名高徒万里西行,尹志平居其一。由雪山返燕京后,丘处机住长春宫,尹志平隐居德兴(今河北涿鹿)龙阳观,丘处机赐其号为清和子。丘处机去世后,继为全真道掌教,居长春宫。宪宗元年(1251)去世,葬于京郊房山,中统二年(1261)诏赠“清和妙道广化真人”号。
1. 分段赏析
上片直斥这类行为的本质与表现。“损人利己”开门见山点明主题,“贪爱欺瞒何日已”用“贪爱”“欺瞒”具体刻画自私行径,“何日已”强调其难以停止的顽固性;接着“害众成家。富贵人前仍自夸”进一步揭露:靠损害他人积累财富,却在富贵中自我炫耀,突出其虚伪与短视。下片转向因果警示。“阴功暗记。死上头来谁肯替”指出,恶行虽能得逞,却如“阴功”(暗中积累的恶果)般无人替受,死亡降临时更无人为其分担,暗示恶行的代价终将由自己承受;“天道无私”则强调自然法则的公正性,最后以“报应分明”作结,既是对作恶者的严厉警告,也暗含劝人向善的深意。
下一篇:元·姬翼《洞仙歌·百年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