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uàn
xué
shì
yuán

朝代:宋作者:姚勉浏览量:1
shì
gōng
míng
zài
shū
shèng
xián
miào
chù
zhuó
gōng
zhǐ
wèi
tán
tán
gǎn
hán
xùn
ā

译文

事业和功名在于读书,圣贤的精妙之处要下功夫钻研。若仅仅为了那高大的官府,我不愿像韩愈教导儿子阿符那样。

逐句剖析

"事业功名在读书":事业和功名在于读书,

"圣贤妙处着工夫":圣贤的精妙之处要下功夫钻研。

# 着:一作著。

"区区只为潭潭府":若仅仅为了那高大的官府,

"不敢如韩训阿符":我不愿像韩愈教导儿子阿符那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劝学示子元夫》是南宋文学家姚勉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作者写给儿子元夫的劝学诗。全诗围绕读书意义展开,既肯定读书对事业功名的作用,更强调需钻研圣贤思想精髓。后两句以“潭潭府”喻仕途,直言不应只为官位读书,并借韩愈训子求爵禄的典故,表明自家教育更重修身,而非单纯逐利,体现了务实且超越功利的教育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姚勉(1216~1262),南宋文学家。原名冲,因避讳改名勉,字述之、成一,号蜚卿、飞卿、雪坡。古天德乡(今江西宜丰)人。宝祐元年进士第一,历任平江节度判官、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因指斥权臣而两度免职。其诗文辞典雅,韵律优美,慷慨豪壮。其文则以磊落畅达、文辞犀利、论理透彻见长。著有《雪坡姚舍人文集》《雪坡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不敢如韩训阿符”一句,化用了唐代韩愈训子的典故:韩愈在《符读书城南》中告诫儿子韩符(“阿符”为其昵称),着重强调读书“足以取爵禄”,带有较明显的功利导向。诗人提及此典,并非否定韩愈,而是以“不敢如”的表述,表明自己对子女的教诲理念有所不同,不愿将读书意义过多绑定于功名富贵,更侧重引导子女钻研圣贤之道、涵养品格。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事业功名在读书,圣贤妙处著工夫”从读书的双重价值展开,开篇便点明劝学的核心意涵。前句“事业功名在读书”直截了当,承认读书与世俗成就的关联,在古代社会,通过读书增长学识、考取功名,是实现事业抱负的重要途径,这一表述贴合现实认知,不回避读书的实用价值。后句“圣贤妙处著工夫”则将立意提升,指出读书更需在领悟圣贤思想的精髓上下功夫。“圣贤妙处”既指儒家先贤关于修身、处世、治国的智慧,也包含对道德境界的追求;“著工夫”强调需潜心钻研、深入体会,而非浅尝辄止。两句形成递进,既肯定读书的现实意义,又引导子女超越功利,关注精神层面的成长。后两句“区区只为潭潭府,不敢如韩训阿符”以反思与用典深化主旨。前句“区区只为潭潭府”中,“潭潭府”以高大的官府建筑代指仕途官位,“区区”则带有轻视意味,作者明确批判“读书只为求官”的狭隘心态,认为若将读书的目标局限于此,格局未免太小。后句“不敢如韩训阿符”运用典故:唐代韩愈在《符读书城南》中告诫儿子韩符,强调读书“足以取爵禄”,语气偏重功利。作者说“不敢如韩训阿符”,并非否定韩愈劝学的初衷,而是表明自己的教育理念有所不同,他不愿像韩愈那样,将读书的意义过多绑定于功名富贵。这一对比并非贬低前人,而是通过自明心志,进一步强调对子女的期望:读书不应只为仕途,更要以圣贤之道涵养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姚勉《戊午喜罢和籴》

下一篇:宋·姚勉《禽言十咏·婆饼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