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īng
zhēng

朝代:宋作者:姚勉浏览量:1
chūn
yán
xuě
gān
chū
cháng
lián
huā
shēn
méi
yǐng
xiāng
měi
rén
zhàng
zhōng
shuì
chāi
héng
bìn
duǒ
yōng
tiān
zhuāng
wén
chuāng
yǎo
tiǎo
jiāo
xiāo
绿
àn
zhēng
héng
wēi
xuān
cuì
xiù
chūn
cōng
xué
nòng
liáng
zhōu
chū
biàn
xián
qīng
sān
liǎng
shēng
wèn
xué
chéng
wèi
chéng
chéng
wèi
chéng
jūn
wèn
tīng
yǎng
yīng
míng
xián
jiāo
qín
yàng
yàn
cēn
xiāng
xià
shàng
zuǒ
àn
tiān
sūn
zhī
jǐn
yòu
xiān
rén
fēi
hǎi
zhàng
qīng
qiǎn
shēng
duǎn
cháng
hóng
xiān
yáng
píng
shēng
yùn
chū
yǐn
qiào
yún
chē
niǎn
xiǎng
shēng
yáng
cháng
shuāng
lóng
xiǎo
yín
qiū
shuǐ
luán
chūn
fēng
bēi
jìng
qīng
yuán
liáo
liàng
wàn
sōng
jiān
chú
yīng
xīng
sōng
bǎi
huā
píng
shēng
yǒu
ěr
tīng
shǒu
néng
zuò
xīn
xǐng
chú
què
gāo
shān
liú
shuǐ
kōng
hóu
jìng
tíng
lóu
zhōng
nòng
chuī
xiāo
tóng
xué
dān
shān
fèng
huáng
fèng
huáng
fèng
huáng
lái
lái
xiāo
shǐ
xíng
yún
zài

译文

春天的屋檐下积雪消融,白昼渐长,门帘外花朵繁茂,重重叠叠地压着,散发着阵阵梅花的香气。美人从午睡中醒来,发钗歪斜,鬓发低垂,慵懒得无心梳妆。精美的雕花窗户透着幽深静谧,绿色的窗纱仿佛鲛绡一般,美人卧在床上轻按古筝,那古筝横卧着,琴身好似漆玉。美人微微掀起翠绿色的衣袖,露出如春笋般纤细的手指,开始试着弹奏《梁州》曲的第一遍。轻轻拨动琴弦,试弹了两三声,便问道:你学这首曲子,学会了吗。学没学会你就别问了,且听这琴弦发出的軮轧伊嘤之声。这七根琴弦就如同焦尾琴一样,琴柱上装饰的雁形图案参差不齐,高低错落。左手按弦如同织女拨弄织锦的丝线,右手转动琴轸好似仙人挥动飞海的法杖。轻轻拨弄或浅浅按压琴弦,发出的声音有短有长,节奏或快或慢,音量或大或小,音调或高或低,抑扬顿挫。那琴声如同从瓶笙中吐出的韵律,又似蚯蚓孔窍中发出的声音,又像云车在羊肠小道上碾过的响声。琴声,时而如双龙在秋日晓光下对着秋水吟唱,时而又似孤鸾在春风中对着镜子悲啼。又像清猿在万松之间嘹亮地啼叫,雏莺在百花丛底带着惺忪睡意地鸣唱。我这一生有幸能听到这样的琴声,虽然手不能弹奏,但内心却十分清醒地感受着。除了《高山流水》这样的曲子,琵琶和箜篌的音色与之相比都大不相同。就像那楼中弄玉吹箫的伴侣,一同学习凤凰在丹山上的鸣叫声。凤凰啊凤凰,你到底来不来呢,萧史乘着行云又在哪里呢。

逐句剖析

"春檐雪干初日长":春天的屋檐下积雪消融,白昼渐长,

"帘花深压梅影香":门帘外花朵繁茂,重重叠叠地压着,散发着阵阵梅花的香气。

"美人帐中午睡起":美人从午睡中醒来,发钗歪斜,

"钗横鬓亸慵添妆":鬓发低垂,慵懒得无心梳妆。

"文窗窈窕鲛绡绿":精美的雕花窗户透着幽深静谧,绿色的窗纱仿佛鲛绡一般,

"卧按古筝横漆玉":美人卧在床上轻按古筝,那古筝横卧着,琴身好似漆玉。

"微揎翠袖露春葱":美人微微掀起翠绿色的衣袖,露出如春笋般纤细的手指,

"学弄梁州初遍曲":开始试着弹奏《梁州》曲的第一遍。

"拂弦轻揠三两声":轻轻拨动琴弦,试弹了两三声,

"问渠学曲成未成":便问道:你学这首曲子,学会了吗。

"已成未成君莫问":学没学会你就别问了,

"听取軮轧伊嘤鸣":且听这琴弦发出的軮轧伊嘤之声。

"七弦一似焦琴样":这七根琴弦就如同焦尾琴一样,

"立雁参差相下上":琴柱上装饰的雁形图案参差不齐,高低错落。

"左按天孙织锦丝":左手按弦如同织女拨弄织锦的丝线,

"右斡仙人飞海杖":右手转动琴轸好似仙人挥动飞海的法杖。

"轻拔浅揠声短长":轻轻拨弄或浅浅按压琴弦,发出的声音有短有长,

"疾徐洪纤抑复扬":节奏或快或慢,音量或大或小,音调或高或低,抑扬顿挫。

"瓶笙吐韵出蚓窍":那琴声如同从瓶笙中吐出的韵律,又似蚯蚓孔窍中发出的声音,

"云车碾响升羊肠":又像云车在羊肠小道上碾过的响声。

"双龙晓日吟秋水":琴声,时而如双龙在秋日晓光下对着秋水吟唱,

"孤鸾春风悲镜里":时而又似孤鸾在春风中对着镜子悲啼。

"清猿嘹喨万松间":又像清猿在万松之间嘹亮地啼叫,

"雏莺惺忪百花底":雏莺在百花丛底带着惺忪睡意地鸣唱。

"平生有耳喜此听":我这一生有幸能听到这样的琴声,

"手不能作心自醒":虽然手不能弹奏,但内心却十分清醒地感受着。

"除却高山与流水":除了《高山流水》这样的曲子,

"琵琶箜篌俱迳庭":琵琶和箜篌的音色与之相比都大不相同。

"楼中弄玉吹箫侣":就像那楼中弄玉吹箫的伴侣,

"同学丹山凤凰语":一同学习凤凰在丹山上的鸣叫声。

"凤凰凤凰来不来":凤凰啊凤凰,你到底来不来呢,

"萧史行云在可许":萧史乘着行云又在哪里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听筝》是南宋诗人姚勉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描绘了美人弹奏古筝的情景。开篇先营造出春日慵懒的氛围,引出美人午睡初醒弹筝的画面。接着细致描写了古筝的外观、弹奏者的动作以及琴声的美妙多变,将琴声比作多种自然和神话意象的声音。诗人表达了对这美妙琴声的喜爱,虽手不能弹但心能领会。最后通过与《高山流水》对比,以及引用弄玉吹箫、萧史乘云的典故,进一步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和文化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姚勉(1216~1262),南宋文学家。原名冲,因避讳改名勉,字述之、成一,号蜚卿、飞卿、雪坡。古天德乡(今江西宜丰)人。宝祐元年进士第一,历任平江节度判官、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因指斥权臣而两度免职。其诗文辞典雅,韵律优美,慷慨豪壮。其文则以磊落畅达、文辞犀利、论理透彻见长。著有《雪坡姚舍人文集》《雪坡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春檐雪干初日长,帘花深压梅影香。”开篇描绘春日景象,屋檐积雪消融,白昼渐长,门帘外花朵繁茂,散发着梅香,营造出温馨而慵懒的氛围。“美人帐中午睡起,钗横鬓亸慵添妆。”引出美人,她午睡初醒,发钗歪斜,鬓发低垂,慵懒得无心梳妆,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状态。“文窗窈窕鲛绡绿,卧按古筝横漆玉。”描写美人所处的环境,精美的窗户透着幽深静谧,她卧在床上轻按古筝,古筝横卧,琴身似漆玉,画面优美。“微揎翠袖露春葱,学弄梁州初遍曲。”美人微微掀起衣袖,露出纤细手指,开始试着弹奏《梁州》曲,表现出她的娇俏可爱。“拂弦轻揠三两声,问渠学曲成未成。已成未成君莫问,听取軮轧伊嘤鸣。”诗人询问美人是否学会曲子,美人未作答,而是继续弹奏,琴声軮轧伊嘤,引人入胜。“七弦一似焦琴样,立雁参差相下上。左按天孙织锦丝,右斡仙人飞海杖。”将古筝比作焦尾琴,描述琴柱上的雁形图案以及美人弹奏时的动作,仿佛在进行神奇的创作。“轻拔浅揠声短长,疾徐洪纤抑复扬。”具体描写琴声的特点,声音有短有长,节奏或快或慢,音量或大或小,音调或高或低,抑扬顿挫。“瓶笙吐韵出蚓窍,云车碾响升羊肠。双龙晓日吟秋水,孤鸾春风悲镜里。”运用比喻,将琴声比作瓶笙、云车等的声音,又如双龙、孤鸾的鸣叫,展现出琴声的丰富多变。“清猿嘹喨万松间,雏莺惺忪百花底。”继续用自然景象来比喻琴声,使读者更能感受到琴声的美妙。“平生有耳喜此听,手不能作心自醒。”诗人表达自己对这琴声的喜爱,虽手不能弹但心能领会。“除却高山与流水,琵琶箜篌俱径庭。”通过与《高山流水》对比,突出此琴声的独特,琵琶和箜篌与之相比差异很大。“楼中弄玉吹箫侣,同学丹山凤凰语。”引用的弄玉吹箫典故出自《列仙传》。相传秦穆公时有位名叫弄玉的女子,她容貌美丽且擅长吹箫,箫声宛如凤鸣。秦穆公为了给她找到一个能合奏的伴侣,便派人四处寻觅。后来得到一位名叫萧史的少年,他善于吹箫,技艺高超。萧史与弄玉结成夫妇后,每日在凤台上吹奏箫乐,箫声引来凤凰栖息于台上。这个典故充满了浪漫的神话色彩,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和超凡的艺术境界。在诗中引用此典故,一方面增添了诗歌的浪漫氛围,暗示着弹筝女子如同弄玉一般有着高雅的艺术造诣;另一方面也可能表达出一种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或者对艺术追求的执着。“凤凰凤凰来不来,萧史行云在何许。”再次引用了弄玉吹箫、萧史乘龙的典故,出自《列仙传》。秦穆公有个女儿叫弄玉,她喜欢吹笙,自成音调,声如凤鸣。秦穆公为了给她找到一个能合奏的佳婿,派人四处寻觅。后来得到一个名叫萧史的少年,他善于吹箫,箫声能引来孔雀、白鹤等珍禽。秦穆公便将弄玉许配给他。从此,弄玉吹笙,萧史吹箫,夫妻二人每日在凤台上合奏,箫笙声悠扬,引来了凤凰栖息于台上。几年后的一天,夫妇二人正在月下吹奏,忽然有龙凤从天而降,萧史乘龙,弄玉跨凤,一同升天而去,成为神仙眷侣。“凤凰凤凰来不来”化用了弄玉吹箫引来凤凰的情节,诗人借对凤凰是否降临的疑问,暗示着对美好事物(如美妙的音乐境界、理想的生活状态等)是否会到来的期待。“萧史行云在何许”则提及萧史乘龙升天的典故,“行云”既营造出一种缥缈、空灵的氛围,也暗示着对像萧史弄玉那样超凡脱俗、自由美好的境界的向往。整体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追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姚勉《禽言十咏·泥活活》

下一篇:宋·姚勉《芙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