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中间":四海之内,
"第一清流":最纯正高洁的人,
"惟有可斋":只有可斋先生。
"看平生践履":看他一生的行事作为,
"真如冰玉":真如冰玉般纯洁无瑕,
"雄文光焰":他的文章有着耀眼的光芒,
"不涴尘埃":从不沾染半点尘埃。
"无佑诸贤":元祐年间的众多贤才,
"纷纷台省":大多在朝中任职,
"惟有景仁招不来":唯独范景仁多次征召也不肯出山。
"狂澜倒":在时代的狂澜倾倒之际,
"独中流砥柱":他独自如中流砥柱一般,
"屹立崔嵬":高高挺立,稳固坚定。
"挂冠有请高哉":主动请求辞官归隐,真是高尚啊。
"但清庙正需梁栋材":但朝廷正需要栋梁之才。
"便撑舟野水":既能在郊野水面撑船隐居,
"出航巨海":也能出航远洋担当重任,
"有官鼎鼐":即便身居要职,
"无地楼台":也不迷恋权势虚名。
"制菊龄高":在赏菊的时节年岁已高,
"看萸人健":看他像茱萸一样康健,
"万顷秋江入寿杯":就让这万顷秋江的水,都斟进祝寿的酒杯里。
"经纶了":等完成了经世济民的大业,
"却驭风骑气":便乘着风驾着气,
"阆苑蓬莱":去往仙境阆苑和蓬莱。
南宋文学家
姚勉(1216~1262),南宋文学家。原名冲,因避讳改名勉,字述之、成一,号蜚卿、飞卿、雪坡。古天德乡(今江西宜丰)人。宝祐元年进士第一,历任平江节度判官、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因指斥权臣而两度免职。其诗文辞典雅,韵律优美,慷慨豪壮。其文则以磊落畅达、文辞犀利、论理透彻见长。著有《雪坡姚舍人文集》《雪坡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祝寿词。词作通过“清流”“冰玉”“中流砥柱”等意象赞颂了陈可斋的高洁品格、卓越才华与坚定气节,结合重阳节“菊”“萸”等元素,表达了对其长寿康健的真挚祝福,同时展现了其可进可退的人生境界与经世济民的抱负。
2. 分段赏析
上阕,“四海中间,第一清流,惟有可斋”,直截了当称许陈可斋为天下间最清正高洁之人。“清流”一词,既点明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特质,也奠定了全词对其品格推崇的基调。紧接着,“看平生践履,真如冰玉,雄文光燄,不涴尘埃”从行事与文才两方面具体铺展。“冰玉”喻其行为纯净无瑕,可见其立身行事的坚守;“雄文光焰”写其文章气势昂扬,“不涴尘埃”则强调文如其人,不染世俗浮华,既赞其品德,亦颂其才华。随后“元祐诸贤,纷纷台省,惟有景仁招不来”,以北宋元祐年间典故作比。当时贤臣多入中枢任职,唯独范景仁(范镇)屡召不起,坚守本心。词人借此暗指陈可斋如范景仁一般,不慕官场虚名,保持独立操守,进一步凸显其品格的独特与坚定。“狂澜倒,独中流砥柱,屹立崔嵬”,以“狂澜”喻时局动荡,以“中流砥柱”“崔嵬(高山)”喻其在乱世中的坚守。即便时代飘摇,他仍如高山般屹立不倒,将对其品格的赞美提升至担当精神的层面,境界顿出。下阕,“挂冠有请高哉。但清庙正需梁栋材”,先赞其可能有辞官归隐之意(“挂冠”)的高洁,“高哉”二字直接抒怀;继而以“清庙(代指朝廷或国家)需梁栋”暗表,时代仍需要他这样的栋梁之才,暗含对其既能坚守本心、又能担当重任的肯定,语意委婉而深刻。“便撑舟野水,出航巨海,有官鼎鼐,无地楼台”,描绘其可进可退的人生境界。“撑舟野水”写归隐江湖的闲适,“出航巨海”“官鼎鼐(代指重任)”写入世担当的魄力;“无地楼台”则强调即便为官,也不被权势虚名所累,超脱于名利之外,展现其通透的人生态度。“制菊龄高,看萸人健,万顷秋江入寿杯”,紧扣重阳节背景(“菊”“萸”为重阳标志性物象),转写祝寿。“龄高”“人健”直抒祝福,而“万顷秋江入寿杯”以壮阔意象入宴,既写寿宴的豪迈,又暗合其品格的开阔,景与情、事与意浑然一体。末句“经纶了,却驭风骑气,阆苑蓬莱”,以设想作结。“经纶了”指完成经世济民之业,“驭风骑气”“阆苑蓬莱(仙境)”则写功成之后超脱尘世的境界。既赞其可能成就的功业,又颂其不恋功名的襟怀,将对其个人的祝福与对理想人格的推崇结合。
下一篇:宋·姚勉《木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