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梢枯处忽东风":梅花的枝梢还枯萎着,忽然东风吹来,
"魁压千花一点红":有一朵花魁压倒了千朵花,绽放出一点鲜艳的红色。
"欢喜马头飞雪处":在马头扬起飞雪的地方,
"安排龙首彩云中":已经为他安排好了成为榜首的美好前景,如同彩云中闪耀一般。
"内讧外阻忧方大":然而当前国家内部有争斗、外部有阻碍,忧患很大,
"东拄西撑策已穷":各种支撑的策略已经用尽。
"试了南宫趋北阙":你考完南宫后前往朝廷,
"好输鲠论发天聪":希望你能坦诚直言,把正直的言论呈递给皇帝,让皇帝听到。
南宋文学家
姚勉(1216~1262),南宋文学家。原名冲,因避讳改名勉,字述之、成一,号蜚卿、飞卿、雪坡。古天德乡(今江西宜丰)人。宝祐元年进士第一,历任平江节度判官、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因指斥权臣而两度免职。其诗文辞典雅,韵律优美,慷慨豪壮。其文则以磊落畅达、文辞犀利、论理透彻见长。著有《雪坡姚舍人文集》《雪坡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此诗通过描绘友人赴京参加科举或述职时的场景,既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美与赴试的祝福,又暗含对时局动荡的忧思,展现了送别诗中少见的现实关怀与政治抱负。
2. 写作手法
起兴:“梅梢枯处忽东风,魁压千花一点红”运用了起兴手法。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里先描绘梅梢原本枯萎,忽然东风吹来有了生机的景象。梅梢枯处象征着当时可能较为沉闷、缺乏希望的科举环境或社会氛围。而东风的到来,带来生机,引出了后文对万仲荣在科举中崭露头角的期待。这句诗以自然景象的变化起兴,暗示着在看似不佳的局势下,即将出现转机。比喻:“魁压千花一点红”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万仲荣比作在众多花朵中压倒群芳的一点红,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众多考生比作千花。在科举这个大舞台上,众多考生如同繁花一般竞争激烈,而万仲荣就像那一朵在东风吹拂下,于枯梅梢头绽放且压倒千花的一点红,形象地突出了他在众多考生中能够脱颖而出、独占鳌头的卓越才华和出众能力。通过这个比喻,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对万仲荣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成为佼佼者的坚定信心和美好期许,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梅梢枯处忽东风,魁压千花一点红”首联以梅花为喻,梅梢原本枯萎,东风吹来后有一朵花魁压倒千花绽放,生动形象地象征着万仲荣在众多考生中能够脱颖而出。“忽东风”给人一种希望和惊喜的感觉,暗示着好运即将降临到万仲荣身上,为全诗奠定了积极向上的基调。“欢喜马头飞雪处,安排龙首彩云中”颔联体现出送行者的愉悦心情,“马头飞雪”描绘出赴考途中的场景,增添了一种别样的氛围。“龙首”代表考试第一名,“彩云中”营造出一种荣耀、美好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万仲荣能够高中状元、获得荣耀的美好祝愿,进一步强化了对友人的期许。“内讧外阻忧方大,东拄西撑策已穷”颈联此联笔锋一转,从对友人的祝福转到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内讧外阻”指出国家内部存在矛盾纷争,外部面临压力和阻碍,“忧方大”强调了局势的严峻性。“东拄西撑策已穷”说明应对困难的策略已经用尽,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担忧,使诗歌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试了南宫趋北阙,好输鲠论发天聪”尾联这是对友人的殷切期望。“南宫”指礼部试考场,“北阙”代表朝廷,希望万仲荣考完试后能前往朝廷。“鲠论”指正直的言论,“发天聪”即让皇帝听到,诗人希望友人在考中后能向朝廷进谏正直的言论,为国家出谋划策,体现出诗人心系国家、关心时政的情怀,也表达了对友人的信任和鼓励。
下一篇:宋·姚勉《禽言十咏·郭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