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èng

朝代:宋作者:王安国浏览量:1
wàn
qǐng
tāo
fēi
shēng
xiāo
gōng
diàn
殿
hào
líng
zhī
huī
háo
rén
jiān
shì
cháng
zhōng
shēng
mèng
jiào
shí

译文

万顷波涛之上木叶纷飞,一座名为灵芝的宫殿里传来笙箫声。题字不像是人间笔迹,长乐宫的钟声响起时我从梦中醒来。

逐句剖析

"万顷波涛木叶飞":万顷波涛之上木叶纷飞,

"笙箫宫殿号灵芝":一座名为灵芝的宫殿里传来笙箫声。

# 笙箫:原校:一作嵯峨。

"挥毫不似人间世":题字不像是人间笔迹,

"长乐钟声梦觉时":长乐宫的钟声响起时我从梦中醒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记梦》是北宋诗人王安国所作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三句描绘了梦中波涛翻涌、金匾题字的奇幻景象,末句则以晨钟惊破梦境作结,形成了虚实对照。该作品因想象奇特,被《墨客挥犀》《侯鲭录》等多部宋代笔记收录,《东轩笔录》还曾将其附会为诗人逝世的预兆。王安国是王安石的胞弟,于熙宁元年考中进士,因反对新法而遭贬谪,他与王安礼、王雱并称为“临川三王”,著有《王校理集》。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梦中奇幻美好世界的留恋,以及梦醒回归现实的怅然若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王安国(1027?~1074),宋代词人。字平甫,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之弟。幼敏悟,未尝从学,而文词天成。数举进士不第。熙宁元年,王安国经韩琦举荐,经神宗召试,赐进士及第,后历官秘阁校理等职。论新法与其兄有异,后罢归田里。其工诗善文,词尤博采众长,工丽曲折,近似婉约派。其词哀怨温婉,缠绵悱恻,与王安石词风迥异。诗风秀雅清丽,意象丰满。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后人辑有《王校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记梦》是北宋诗人王安国所作的,约创作于熙宁年间。据惠洪《冷斋夜话》记载,此诗是诗人在崇文院值守时,梦入海上仙境“灵芝宫”后,醒而作之,用以记录梦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记梦诗。全诗内容围绕梦境展开,前三句着力描绘梦中波涛翻涌、金匾题字的奇幻景象,末句则以晨钟惊破梦境收束。通过对梦境的记录,流露对奇幻梦境的感怀。

2. 分段赏析

这首小诗的前三句记录的是梦中的情景。首句“万顷波涛木叶飞”,以“万顷波涛”勾勒出壮阔浩渺的水景,又以“木叶飞”点出萧瑟的秋意,两种景象交织,为全诗奠定了朦胧的基调。顷指百亩,“万顷”用来形容海上波涛广阔浩渺。诗人在崇文院当值留宿,深夜沉沉睡去,恍惚间感觉有人邀请自己到海上,便轻飘飘地跟着那人凌驾于万顷波涛之上前行。途中,海风吹得十分猛烈,夹带着两岸的树叶,纷纷朝着人的脸上飞来。没过多久,就来到了一座金光灿烂、宏伟华丽的水宫前。“笙箫宫殿号灵芝”,若作“笙箫”,则“笙箫”的乐声与“宫殿”结合,营造出仙境般的奢华与悠扬;若作嵯峨,则突出宫殿的高大雄伟。而“号灵芝”直接点出宫殿与仙草相关,暗示此地非人间,而是仙境或梦中幻境,与上句的自然景象形成虚实对比。诗人停下脚步,只见眼前楼阁一个挨着一个,里面还隐隐约约传来笙箫鼓吹的声音。于是诗人凝神仔细观察,发现宫殿的绣金横匾上,大大地写着灵芝宫三个字。“挥毫不似人间世”,由景转向人的活动。“挥毫”可能指创作诗文或书画,而“不似人间世”则强调这种创作的环境或状态超凡脱俗,进一步强化了前两句的奇幻感。诗人是文人雅士,每当看到书画诗文,必定会反复赏玩,所以他兴致勃勃地走上前去,抬头仔细观赏,看到灵芝宫这三个字,不知是哪位名家挥笔书写的,笔法矫健灵动,神采飞扬,不像是人间的笔墨。诗的末句转而描写梦醒的情景。末句“长乐钟声梦觉时”,“长乐”是古代宫殿名,代指现实中的宫廷。“钟声”打破了前文的幻境,“梦觉时”点明前三句的景象实为梦境。梦中的仙境与醒来后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既流露对梦境中奇幻境界的留恋,也暗含对现实的怅惘,余味悠长。正当诗人停下脚步观赏、留恋不舍之时,突然听到一阵钟声,于是就像“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所描绘的那样,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离开崇文院一步。定了定神看向窗外,晨曦微微发亮,这才醒悟过来,刚才是长乐宫的晨钟把自己从仙境中唤醒。回想这个梦境,离奇而瑰丽,诗人担心它稍纵即逝,一旦忘记了仙境的景象,之后就很难再回想起来,所以赶紧到案头拿起纸笔,像作诗火急追亡逋那样,把梦中的仙境写了下来,想等天亮以后,拿去向同僚诗友们炫耀一番。这个浪漫离奇的梦境,这首浪漫神奇的诗,引起了文人雅士们的浓厚兴趣,因此这件事和这首诗不仅被《冷斋夜话》收录,还被彭乘的《墨客挥犀》、赵令畤的《侯鲭录》等其他宋代笔记收录,而魏泰的《东轩笔录》则根据“时未至,且令去,他日当迎之”这句话又加以铺陈演绎,说四年后作者去世,真的去了“灵芝宫”等等,这些纯属没有根据的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国《滕王阁感怀》

下一篇:宋·王安国《游庐山宿栖贤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