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én
dēng
lái
xuě

朝代:宋作者:孔平仲浏览量:1
wén
shuō
dēng
lái
xuě
chǐ
zhōng
qíng
gèng
yún
ān
běi
fēng
cóng
hǎi
shàng
mǎn
tiān
chuī
guò
fēn
fēn

译文

听说登州、莱州下了一尺深的大雪,而这里却是万里无云的晴朗天气。怎么才能让北风从海上吹来,把那边的白雪纷纷扬扬地全吹到这里来呢。

逐句剖析

"闻说登莱雪一尺":听说登州、莱州下了一尺深的大雪,

"此中晴色更无云":而这里却是万里无云的晴朗天气。

"安得北风从海上":怎么才能让北风从海上吹来,

"满天吹过玉纷纷":把那边的白雪纷纷扬扬地全吹到这里来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闻登莱大雪》是宋代孔平仲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用“雪一尺”“玉纷纷”等意象,描绘出登莱地区大雪纷飞的样子,最后一句通过北风卷雪的想象,增强了大雪纷飞的画面感。这首诗收在孔平仲的个人作品集里,后世常把它选进大雪节气的诗词合集,和陆游、元稹等人的咏雪作品放在一起。诗歌结合了写实与想象,既写出了登莱地区雪景的具体特点,又用“安得北风”的问句勾勒出动态的气象画面,体现了宋代文人咏物诗的常见创作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

孔平仲(1044~1102),北宋诗人。字义甫,又作毅父、毅甫,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治平进士,历任秘书丞、集贤校理、江东转运判官等职,因元祐党争多次被贬。孔平仲长于史学,工文词,与其兄文仲、武仲并称“清江三孔”。黄庭坚将其与苏氏昆仲“二苏(苏轼、苏辙)上连璧,三孔立分鼎”。其诗风格平易近人,近于白居易新乐府,作品不事雕琢,语言朴实无华,关怀民生疾苦。其近体诗古淡秀雅,气势纡舒。代表作品有《南卒》《愍囚》《和经父登黄鹤楼》《游城南双塔院》等。著有《续世说》《珩璜新论》。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和大雪节气的物候特点关系密切,诗里“雪一尺”的具体描写,和大雪节气“至此而雪盛也”的气候定义相符合。登州、莱州在宋代属于京东东路(现在的山东半岛),它靠海的地理位置,为诗中“北风从海上”的意象提供了现实基础。孔平仲是北宋中后期的诗人,他的作品常常关注自然气象,这首诗和《冬至日作》《雪意遽解》等同类题材的作品创作思路一致,延续了这样的创作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登莱地区大雪纷飞的景象,以登莱雪盛与本地晴朗的对比为核心,表达了对降雪的期盼。

2. 写作手法

反衬:诗中以本地“晴色更无云”反衬登莱“雪一尺”的盛景。晴朗无雪的实景本是寻常,却因“闻说”远方大雪而显得单调,反托出诗人对降雪的迫切渴望。这种反衬不直接言“盼”,却通过两地天气的反差,让无雪的失落与对大雪的向往形成反差,使“安得北风”的期盼更具感染力,于平淡中见强烈情感。对比:首句“登莱雪一尺”与次句“此中晴色更无云”形成鲜明对比。一为远方雪盛,一为本地晴朗;一含对雪景的艳羡,一藏无雪的失落。空间上的“登莱”与“此中”、景象上的“雪”与“晴”、情感上的“向往”与“失落”相互对照,以差异凸显诗人对雪的渴求,让简单的气象描写承载起浓烈的主观情感,对比鲜明而意韵集中。比喻:“满天吹过玉纷纷”中,以“玉”喻雪,既写雪花洁白晶莹的质感,又赋予其珍贵之意。“玉纷纷”三字,将雪花纷飞的动态具象化,既见雪量之盛,又显雪色之纯,打破“雪一尺”的静态描述,让想象中的雪景更生动。比喻简洁贴切,既符合雪的自然特征,又暗含诗人对雪景的珍视,使渴望之情得以强化。拟人:“安得北风从海上”中,“北风”被赋予“传送雪花”的主动意味,仿佛能听从意愿将雪吹来。这种隐性拟人,让自然气象带上情感倾向,诗人对北风的期盼,实则是将其视为可沟通的对象,凸显盼雪的急切。想象:“安得北风从海上,满天吹过玉纷纷”以想象拓展意境。由“闻说”登莱大雪,进而想象北风跨海送雪的情景,将远方实景转化为本地虚景。“满天吹过”勾勒出雪花弥漫的壮阔,“玉纷纷”细化雪花纷飞的姿态,让想象有细节支撑。这种基于现实(登莱沿海、北风)的想象,既合理又浪漫,尽显对雪景的极致向往。设问:“安得北风从海上”不用陈述句表“希望北风到来”,而以“安得”发问,将期盼化为强烈的情感叩问,既强调渴望之切,又让语气更显生动。设问不待回答,答案已藏于“满天吹过玉纷纷”的想象中,使情感表达有起有伏,在疑问中凸显对雪景的执着向往,简洁有力而余味十足。白描:首句“闻说登莱雪一尺”,以“雪一尺”的直白描写,不加修饰地勾勒出登莱大雪的盛况,数字的精准让雪景如在眼前。动静结合:首句“登莱雪一尺”是静态描写,以“一尺”量化雪的厚度,呈现积雪覆盖的沉静景象;次句“晴色更无云”亦为静景,勾勒晴空无云的稳定状态,两句静态对比中暗藏对雪的向往。后两句转为动态,“北风从海上”写风的流动,“满天吹过玉纷纷”描雪花纷飞的灵动,风与雪的动态打破前两句的静谧。静景是现实基底,动景是想象延伸,静态的“雪一尺”与动态的“玉纷纷”呼应,让对雪景的期盼在动静交织中更显鲜活,于平实中见画面的层次感。

3. 分段赏析

首句“闻说登莱雪一尺”以“闻说”起笔,点出消息来源的间接性,引发对远方雪景的想象。“雪一尺”用具体量化的描写,既符合大雪节气“雪盛”的特征,又以确凿的数字增强画面的真实感,暗含对登莱大雪的羡慕与向往,为后文的对比与期盼埋下伏笔。次句“此中晴色更无云”转写本地景象,“晴色更无云”以简洁笔触勾勒出晴空万里的画面,与前句“雪一尺”形成鲜明对比。“此中”与“登莱”的空间对照,凸显出两地气象差异,在平静的写景中暗藏因本地无雪而生的失落,为下文的渴望做铺垫。后两句“安得北风从海上,满天吹过玉纷纷”以设问直抒胸臆,“安得”二字将期盼之情推向高潮,显露出迫切想见到雪景的心情。“北风从海上”结合登莱沿海的地理特征,让想象有现实依托;“玉纷纷”以“玉”喻雪,既写雪的洁白,又描雪花纷飞的动态,将对雪景的向往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于直白中见真挚,尽显对自然景象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孔平仲《悯囚》

下一篇:宋·孔平仲《夜闻苍鹤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