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通官职万人才":官职半通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 半通:犹半印。汉制,丞相、列侯至令丞,都用正方形的大印,小官如管仓库、园林的,却只能是大官印的一半大,成长方形。
"卷蓄经纶未得开":有满腹经纶卷蓄着未能展开。
# 经纶:指经纶天下的学问。
"鸾凤托巢虽枳棘":鸾凤托巢只是暂时栖身枳棘,
# 枳棘:枳木与棘木,其多刺,故称恶木。此比喻艰难险恶的环境。
"神仙定籍已蓬莱":神仙谪降毕竟已落籍于蓬莱。
# 蓬莱:本东海中神山名。,定籍:确定名册。
"但存漆室葵心在":像漆室女倚柱而歌忠心耿耿,
# 漆室葵心:忧国忧民的一片诚心。漆室:指关心国事。葵心:葵花向日而倾故用以喻向往、忠诚之心。
"莫学荆山玉泪哀":莫学卞和哭在荆山涕泪哀哀。
# 荆山玉泪:此用以喻怀才不遇。
"倚伏万端宁有定":世事本来倚伏万变岂能有定,
# 倚伏:指《老子》所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句意。
"塞翁失马尚归来":塞翁失马祸福相倚还能归来。
# 塞翁失马尚归来:《淮南子·人间训》载,“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骏马而归……”此句比喻终将祸去福来,长才得展。
北宋诗人
孔平仲(1044~1102),北宋诗人。字义甫,又作毅父、毅甫,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治平进士,历任秘书丞、集贤校理、江东转运判官等职,因元祐党争多次被贬。孔平仲长于史学,工文词,与其兄文仲、武仲并称“清江三孔”。黄庭坚将其与苏氏昆仲“二苏(苏轼、苏辙)上连璧,三孔立分鼎”。其诗风格平易近人,近于白居易新乐府,作品不事雕琢,语言朴实无华,关怀民生疾苦。其近体诗古淡秀雅,气势纡舒。代表作品有《南卒》《愍囚》《和经父登黄鹤楼》《游城南双塔院》等。著有《续世说》《珩璜新论》。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赠答诗。诗中赞誉张绩才华出众、经纶满腹,以鸾凤暂栖枳棘喻其处境,用神仙定籍蓬莱示其前景。劝其存忠心如漆室之葵,莫学荆山玉泪哀伤,借塞翁失马典故言祸福无常,表达对其才展的信心与劝勉。
2. 写作手法
对比:首联“半通官职万人才,卷蓄经纶未得开”运用对比手法,以“万人才”(极言才学超群、万里挑一)与“半通官职”(直言仕途低微、职位不显)形成鲜明对照。前者盛赞张缋的卓越才具,后者悲叹其才未得展,在赞誉与惋惜的交织中,凸显出才高位卑的现实矛盾,为全诗奠定了“惜才而劝勉”的情感基调。对偶:中间两联对仗工巧,如第三联“漆室葵心在”与“荆山玉泪哀”,以“漆室葵心”对“荆山玉泪”,前者象征忠忱执着,后者暗指悲戚沉沦;“但存”与“莫学”形成态度上的鲜明对照,句式工整而情感强烈,通过对偶的形式强化了劝勉与诫勉的双重意涵,既具韵律之美,又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用典:本诗用典突出,贴切融入多个典故以寄寓深意,如“鸾凤托巢虽枳棘”化用《后汉书・仇览传》“枳棘非鸾凤所栖”的典故。原典以“枳棘”(带刺的灌木)比喻恶劣或低微的环境,强调鸾凤(象征贤才)不应栖息于此,暗含贤才当居高位的意思。诗人在此反用其意,以“鸾凤托巢枳棘”喻指张缋暂处低位,虽处境困厄如鸾凤暂栖荆棘,但“神仙定籍蓬莱”则预示其才具必然得到施展,终将脱离困境、位列清贵。通过典故的象征意义,既承认现实处境的艰难,又以坚定的笔触暗示未来的光明,含蓄而有力地表达对张缋的信心。比喻:“鸾凤托巢虽枳棘”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有才之人比作鸾凤,把恶劣的处境比作枳棘。“鸾凤”本应栖息在美好之地,却无奈托巢于枳棘之中,生动形象地写出有才之士虽身处困境、不遇明主,却仍坚守自我,凸显出人才被埋没的无奈与凄凉。化用:“塞翁失马尚归来”化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该典故原指边塞一老翁丢了一匹马,后这匹马带回一匹好马,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祸福相倚。作者在此处化用此典,意在表达人生祸福、得失变化无常,不应因一时的境遇而悲观,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相信事情会有转机,蕴含着对人生起伏的深刻思考与劝慰。
3. 分段赏析
首联“半通官职万人才,卷蓄经纶未得开”,以“万人才”的卓绝才具与“半通官职”的低微职位形成鲜明对照。前者极言张缋才学超群、万里挑一,后者则直陈其仕途壅塞、抱负难展,在赞誉与叹惋的交织中,凸显出才高位卑的现实矛盾,为全诗奠定了惋惜而劝慰的情感基调。颔联“鸾凤托巢虽枳棘,神仙定籍已蓬莱”,化用《后汉书・仇览传》“枳棘非鸾凤所栖”的典故,以“鸾凤托巢枳棘”喻指张缋暂处卑微之境,而以“神仙定籍蓬莱”暗喻其终将位列清贵、得展所长。一“虽”一“已”形成转折,既承认当下处境的困厄,又以神话意象预示光明前景,于顿挫中见出对张缋才具的坚定信心。颈联“但存漆室葵心在,莫学荆山玉泪哀”,上句化用《列女传》中漆室女忧国伤时、倚柱而歌的典故,以“葵心”象征其忠忱如向日葵向阳般执着,劝勉其坚守报国初心;下句化用《韩非子》中卞和献玉被诬、抱璞泣血的典故,以“玉泪哀”警示其勿因挫折而悲戚沉沦。“但存”与“莫学”形成鲜明对照,刚柔并济,既饱含对刚直品格的推崇,又隐含对消极怨艾的规诫,尽显劝勉之深意。尾联“倚伏万端宁有定,塞翁失马尚归来”,熔铸《老子》“祸福倚伏”之哲理与《淮南子》“塞翁失马”之典故,以“万端”极言世事变幻无常,以“尚归来”强调福祸相倚、否极泰来的必然。诗句以散行句式收束,于跌宕中归于通达,既呼应前文对张缋处境的关切,又以旷达之语作结,传递出正视挫折、静待转机的乐观信念,使劝慰之情更显厚重深远。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将为人处世的准则经艺术化凝练整合,最终熔铸为精彩偶对,构思过程足见匠心。如第三联“但存漆室葵心在,莫学荆山玉泪哀”,以“漆室葵心”对“荆山玉泪”,句首“但存”“莫学”鲜明体现价值取向,展现两种不同的尽忠路径,而对前者的推崇溢于言表。“玉泪”二字突破传统比拟女性泪水的用法,融入卞和抱璞哭荆山的典故,别开生面。诗人于中间两联着意经营,又在一、四两联发挥散行句式之长,使七律兼具工巧与流转之美。
# “平仲之才,不第优于二孔,实堪高出一时。”从此诗可证。
现代著名学者、教授陶道恕《古诗探艺》
上一篇:宋·孔平仲《四日》
下一篇:宋·孔平仲《送郑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