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来密州":爹爹调来密州地方工作,
# 密州:今山东诸城。
"再岁得两子":前后两年生了两个儿子。
# 再岁:两年。
"牙儿秀且厚":牙儿模样很乖长得胖呼呼的,
# 秀且厚:清秀和丰满。,牙儿:广孙的弟弟。
"郑郑已生齿":郑郑已经长出了满嘴的牙齿。
# 郑郑:广孙的弟弟。
"翁翁尚未见":爷爷没有见过他们的模样,
"既见想欢喜":见了想必也会非常之欢喜。
"广孙读书多":广孙我读了不少的书籍,
"写字辄两纸":每天习字要写两大张纸。
"三三足精神":三三精神很好成天活蹦乱跳,
# 三三:广孙的弟弟。
"大安能步履":大安走路风快这儿无人能比。
# 能步履:已会走路。,大安:广孙的弟弟。
"翁翁虽旧识":爷爷从前虽曾见过他们,
"伎俩非昔比":调皮捣蛋的本事却今非昔比。
# 伎俩非昔比:指精明调皮的本领都超过从前。
"何时得团聚":什么时候我们全家大团圆了,
"尽使罗拜跪":让他们绕你双膝团团跪拜于你。
# 罗拜跪:罗列着向祖父磕头。
"婆婆到辇下":奶奶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 辇下:京城。,婆婆:祖母。
"翁翁在省里":爷爷你却一个人留在省里。
# 省:古代中央的官署有秘书省、中书省、尚书省等。
"大婆八十五":爷爷已经八十五岁的高龄,
# 大婆:一作“太婆”。曾祖母。
"寝膳近何似":每餐饭量如何睡觉是否安逸。
"爹爹与奶奶":我的爹爹和我的妈妈,
# 奶奶:母亲。
"无日不思尔":经常都在心里想你嘴上念你。
# 尔:豫章本作企。语气词,无实义。
"每到时节佳":每次逢年过节的喜庆日子,
"或对饮美食":或者有好吃的食物摆上桌子。
"一一俱上心":总是一个一个地把你们想起,
# 俱上心:都在心头思念。
"归期当屈指":扳起指头计算何时能回家里。
# 当:豫章本作常。
"昨日又开炉":昨天开始房里生起火炉,
"连日北风起":连日北风吹来天气怪冷的。
"饮阑却萧条":围炉饮茶以后大家沉默起来,
# 萧条:指心情不愉快。,却:反而。
"举目数千里":我们与你相距有好几千里。
# 举目数千里:因相隔太遥远,抬头看也看不见。
北宋诗人
孔平仲(1044~1102),北宋诗人。字义甫,又作毅父、毅甫,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治平进士,历任秘书丞、集贤校理、江东转运判官等职,因元祐党争多次被贬。孔平仲长于史学,工文词,与其兄文仲、武仲并称“清江三孔”。黄庭坚将其与苏氏昆仲“二苏(苏轼、苏辙)上连璧,三孔立分鼎”。其诗风格平易近人,近于白居易新乐府,作品不事雕琢,语言朴实无华,关怀民生疾苦。其近体诗古淡秀雅,气势纡舒。代表作品有《南卒》《愍囚》《和经父登黄鹤楼》《游城南双塔院》等。著有《续世说》《珩璜新论》。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家书题材的诗。描绘了以小孩口吻向祖父报告一家人在密州的生活状况,介绍了众兄弟的成长情形,表达出对祖父、祖母、曾祖母的深切思念,以及渴盼阖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爹爹与奶奶,无日不思尔”直抒思念之情;“每到时节佳,或对饮美食,一一俱上心,归期当屈指”,以佳节、美食的情景,衬出对翁翁的牵挂,将思念融入日常场景;“昨日又开炉,连日北风起。饮阑却萧条,举目数千里”,借开炉、北风、饮后萧条之景,寓千里相隔的孤寂,情与景交融,深显思念之切。
3. 分段赏析
“爹爹来密州,再岁得两子。牙儿秀且厚,郑郑已生齿”四句是向祖父报告家中新添成员的情况。“再岁得两子”点明父亲到密州两年间喜得二子,“牙儿秀且厚,郑郑已生齿”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两个孩子的可爱模样,让祖父感受到新生命带来的喜悦,为后文介绍其他孩子做铺垫。“翁翁尚未见,既见想欢喜。广孙读书多,写字辄两纸”四句以广孙的口吻,先是表达对祖父尚未见到弟弟们的遗憾与对见面场景的期待,“想欢喜”体现出孩童对长辈喜爱幼孙的天真揣测。接着自夸“读书多”“写字辄两纸”,展现出广孙的活泼自信与急于在祖父面前表现的心态,生动刻画了孩童形象。“三三足精神,大安能步履。翁翁虽旧识,伎俩非昔比”四句继续介绍三三和大安的情况。“足精神”“能步履”用简单词语概括出两个孩子的状态,充满童趣。“翁翁虽旧识,伎俩非昔比”以孩童的视角,俏皮地告诉祖父两个弟弟成长后变得更加聪明顽皮,将孩子的可爱情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何时得团聚,尽使罗拜跪”两句,直接抒发对团聚的渴望。“何时”的疑问,饱含期盼,“罗拜跪”描绘出孩子们围绕祖父行礼的温馨场景,既体现出孙辈对祖父的尊敬,又流露出迫切想要与祖父相见的深厚情感,自然引出下文对长辈的问候。“婆婆到辇下,翁翁在省里。大婆八十五,寝膳近何似”四句是对长辈近况的关切询问。诗人以广孙口吻,分别点明婆婆、祖父的所在之处,特别提及“大婆八十五”,突出曾祖母的高龄,接着询问“寝膳近何似”,简单直白的话语,却将晚辈对长辈健康的担忧之情展现得十分真挚。“爹爹与奶奶,无日不思尔。每到时节佳,或对饮食美。一一俱上心,归期当屈指”六句,以广孙之口代父母表达思亲之情。“无日不思尔”直抒胸臆,强调思念之深;“时节佳”“饮食美”选取生活中常见场景,表明父母在各种美好时刻都会更加思念长辈;“归期当屈指”则体现出父母对归乡与亲人团聚的急切盼望,情感真挚动人。“昨日又开炉,连天北风起。饮阑却萧条,举目数千里”四句借景抒情。“开炉”“北风起”描绘出冬日景象,营造出寒冷、孤寂的氛围。“饮阑却萧条,举目数千里”写饮酒结束后,面对千里之遥的家乡,心中的孤独、思念之感愈发强烈,以景结情,含蓄地表达出对亲人的无限牵挂与思归之情。
4. 作品点评
一首不足二百字的诗歌,替代了数百字难以表达情感的家书,写得清新灵动、自然通顺、情意深厚,这种写法在古代诗歌中十分罕见,其创作得益于汉代乐府民歌的影响。
# 诗人以诗代简,用大儿子广孙的口气,向父母叙述五子成长情况,抒写思亲之情,渴归之意。诗中叙写五个小儿情态,天真稚气可掬。写对合家相渴望,对“归期“的计算,以及“饮阑”后举目通望、默然念远的氛围,都生动逼真,符合儿童心理,可以说是一首充满人情味的小叙事诗,是古代难得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
不详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鹏《清江三孔集》
下一篇:宋·孔平仲《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