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ài
xiǎo
guǎng
广
sūn
wēng
wēng

朝代:宋作者:孔平仲浏览量:1
diē
diē
lái
zhōu
zài
suì
liǎng
ér
xiù
qiě
hòu
zhèng
zhèng
shēng
chǐ
齿
wēng
wēng
shàng
wèi
jiàn
jiàn
xiǎng
huān
guǎng
广
sūn
shū
duō
xiě
zhé
liǎng
zhǐ
sān
sān
jīng
shén
ān
néng
wēng
wēng
suī
jiù
shí
liǎng
fēi
shí
tuán
jìn
shǐ
使
luó
bài
guì
dào
niǎn
xià
wēng
wēng
zài
shěng
shí
qǐn
shàn
jìn
diē
diē
nǎi
nǎi
ěr
měi
dào
shí
jié
jiā
huò
duì
yǐn
měi
shí
shàng
xīn
guī
dāng
zhǐ
zuó
yòu
kāi
lián
běi
fēng
yǐn
lán
què
xiāo
tiáo
shù
qiān

译文

爹爹调来密州地方工作,前后两年生了两个儿子。牙儿模样很乖长得胖呼呼的,郑郑已经长出了满嘴的牙齿。爷爷没有见过他们的模样,见了想必也会非常之欢喜。广孙我读了不少的书籍,每天习字要写两大张纸。三三精神很好成天活蹦乱跳,大安走路风快这儿无人能比。爷爷从前虽曾见过他们,调皮捣蛋的本事却今非昔比。什么时候我们全家大团圆了,让他们绕你双膝团团跪拜于你。奶奶来和我们一起生活,爷爷你却一个人留在省里。爷爷已经八十五岁的高龄,每餐饭量如何睡觉是否安逸。我的爹爹和我的妈妈,经常都在心里想你嘴上念你。每次逢年过节的喜庆日子,或者有好吃的食物摆上桌子。总是一个一个地把你们想起,扳起指头计算何时能回家里。昨天开始房里生起火炉,连日北风吹来天气怪冷的。围炉饮茶以后大家沉默起来,我们与你相距有好几千里。

逐句剖析

"爹爹来密州":爹爹调来密州地方工作,

# 密州:今山东诸城。

"再岁得两子":前后两年生了两个儿子。

# 再岁:两年。

"牙儿秀且厚":牙儿模样很乖长得胖呼呼的,

# 秀且厚:清秀和丰满。,牙儿:广孙的弟弟。

"郑郑已生齿":郑郑已经长出了满嘴的牙齿。

# 郑郑:广孙的弟弟。

"翁翁尚未见":爷爷没有见过他们的模样,

"既见想欢喜":见了想必也会非常之欢喜。

"广孙读书多":广孙我读了不少的书籍,

"写字辄两纸":每天习字要写两大张纸。

"三三足精神":三三精神很好成天活蹦乱跳,

# 三三:广孙的弟弟。

"大安能步履":大安走路风快这儿无人能比。

# 能步履:已会走路。,大安:广孙的弟弟。

"翁翁虽旧识":爷爷从前虽曾见过他们,

"伎俩非昔比":调皮捣蛋的本事却今非昔比。

# 伎俩非昔比:指精明调皮的本领都超过从前。

"何时得团聚":什么时候我们全家大团圆了,

"尽使罗拜跪":让他们绕你双膝团团跪拜于你。

# 罗拜跪:罗列着向祖父磕头。

"婆婆到辇下":奶奶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 辇下:京城。,婆婆:祖母。

"翁翁在省里":爷爷你却一个人留在省里。

# 省:古代中央的官署有秘书省、中书省、尚书省等。

"大婆八十五":爷爷已经八十五岁的高龄,

# 大婆:一作“太婆”。曾祖母。

"寝膳近何似":每餐饭量如何睡觉是否安逸。

"爹爹与奶奶":我的爹爹和我的妈妈,

# 奶奶:母亲。

"无日不思尔":经常都在心里想你嘴上念你。

# 尔:豫章本作企。语气词,无实义。

"每到时节佳":每次逢年过节的喜庆日子,

"或对饮美食":或者有好吃的食物摆上桌子。

"一一俱上心":总是一个一个地把你们想起,

# 俱上心:都在心头思念。

"归期当屈指":扳起指头计算何时能回家里。

# 当:豫章本作常。

"昨日又开炉":昨天开始房里生起火炉,

"连日北风起":连日北风吹来天气怪冷的。

"饮阑却萧条":围炉饮茶以后大家沉默起来,

# 萧条:指心情不愉快。,却:反而。

"举目数千里":我们与你相距有好几千里。

# 举目数千里:因相隔太遥远,抬头看也看不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代小子广孙寄翁翁》是北宋孔平仲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封特殊家书。诗人别出心裁地以长子广孙的口吻与视角行文,凭借对孩童心理的细腻揣摩,将稚子伶俐的口吻、天真的神态展现得惟妙惟肖。全诗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十四句中,诗人借孩童之口,细致报告兄弟五人的生活近况,穿插“翁翁尚未见,既见想欢喜”“翁翁虽旧识,伎俩非昔比”等语句,层次清晰且充满生活气息。“何时得团聚,尽使罗拜跪”一句笔锋一转,自然引出对翁翁、婆婆、太婆的深切思念,顺势转入诗歌后半段。后十四句里,诗人先关切询问长辈的身体状况,如睡眠是否安稳、饮食是否正常,而后以孩童视角,真挚诉说父母对老人的思念。“爹爹与奶奶”以下十句,将生活场景与思念之情交织,真挚动人,生动展现出一个家族成员间深厚的情感羁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

孔平仲(1044~1102),北宋诗人。字义甫,又作毅父、毅甫,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治平进士,历任秘书丞、集贤校理、江东转运判官等职,因元祐党争多次被贬。孔平仲长于史学,工文词,与其兄文仲、武仲并称“清江三孔”。黄庭坚将其与苏氏昆仲“二苏(苏轼、苏辙)上连璧,三孔立分鼎”。其诗风格平易近人,近于白居易新乐府,作品不事雕琢,语言朴实无华,关怀民生疾苦。其近体诗古淡秀雅,气势纡舒。代表作品有《南卒》《愍囚》《和经父登黄鹤楼》《游城南双塔院》等。著有《续世说》《珩璜新论》。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诗人于密州任职已达两年,依照北宋官制,任职满三年便有归家省亲的机会。为宽慰家人,他以代儿子的口吻,写下这封别具一格的平安家书,寄给孩子的祖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家书题材的诗。描绘了以小孩口吻向祖父报告一家人在密州的生活状况,介绍了众兄弟的成长情形,表达出对祖父、祖母、曾祖母的深切思念,以及渴盼阖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爹爹与奶奶,无日不思尔”直抒思念之情;“每到时节佳,或对饮美食,一一俱上心,归期当屈指”,以佳节、美食的情景,衬出对翁翁的牵挂,将思念融入日常场景;“昨日又开炉,连日北风起。饮阑却萧条,举目数千里”,借开炉、北风、饮后萧条之景,寓千里相隔的孤寂,情与景交融,深显思念之切。

3. 分段赏析

“爹爹来密州,再岁得两子。牙儿秀且厚,郑郑已生齿”四句是向祖父报告家中新添成员的情况。“再岁得两子”点明父亲到密州两年间喜得二子,“牙儿秀且厚,郑郑已生齿”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两个孩子的可爱模样,让祖父感受到新生命带来的喜悦,为后文介绍其他孩子做铺垫。“翁翁尚未见,既见想欢喜。广孙读书多,写字辄两纸”四句以广孙的口吻,先是表达对祖父尚未见到弟弟们的遗憾与对见面场景的期待,“想欢喜”体现出孩童对长辈喜爱幼孙的天真揣测。接着自夸“读书多”“写字辄两纸”,展现出广孙的活泼自信与急于在祖父面前表现的心态,生动刻画了孩童形象。“三三足精神,大安能步履。翁翁虽旧识,伎俩非昔比”四句继续介绍三三和大安的情况。“足精神”“能步履”用简单词语概括出两个孩子的状态,充满童趣。“翁翁虽旧识,伎俩非昔比”以孩童的视角,俏皮地告诉祖父两个弟弟成长后变得更加聪明顽皮,将孩子的可爱情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何时得团聚,尽使罗拜跪”两句,直接抒发对团聚的渴望。“何时”的疑问,饱含期盼,“罗拜跪”描绘出孩子们围绕祖父行礼的温馨场景,既体现出孙辈对祖父的尊敬,又流露出迫切想要与祖父相见的深厚情感,自然引出下文对长辈的问候。“婆婆到辇下,翁翁在省里。大婆八十五,寝膳近何似”四句是对长辈近况的关切询问。诗人以广孙口吻,分别点明婆婆、祖父的所在之处,特别提及“大婆八十五”,突出曾祖母的高龄,接着询问“寝膳近何似”,简单直白的话语,却将晚辈对长辈健康的担忧之情展现得十分真挚。“爹爹与奶奶,无日不思尔。每到时节佳,或对饮食美。一一俱上心,归期当屈指”六句,以广孙之口代父母表达思亲之情。“无日不思尔”直抒胸臆,强调思念之深;“时节佳”“饮食美”选取生活中常见场景,表明父母在各种美好时刻都会更加思念长辈;“归期当屈指”则体现出父母对归乡与亲人团聚的急切盼望,情感真挚动人。“昨日又开炉,连天北风起。饮阑却萧条,举目数千里”四句借景抒情。“开炉”“北风起”描绘出冬日景象,营造出寒冷、孤寂的氛围。“饮阑却萧条,举目数千里”写饮酒结束后,面对千里之遥的家乡,心中的孤独、思念之感愈发强烈,以景结情,含蓄地表达出对亲人的无限牵挂与思归之情。

4. 作品点评

一首不足二百字的诗歌,替代了数百字难以表达情感的家书,写得清新灵动、自然通顺、情意深厚,这种写法在古代诗歌中十分罕见,其创作得益于汉代乐府民歌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人以诗代简,用大儿子广孙的口气,向父母叙述五子成长情况,抒写思亲之情,渴归之意。诗中叙写五个小儿情态,天真稚气可掬。写对合家相渴望,对“归期“的计算,以及“饮阑”后举目通望、默然念远的氛围,都生动逼真,符合儿童心理,可以说是一首充满人情味的小叙事诗,是古代难得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

不详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鹏《清江三孔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心月《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八十九》

下一篇:宋·孔平仲《四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