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zuò
西
ān
jiāng
chūn
jǐng
chéng
liǎng
shī
qǐng
zhōng
jié
tuī
tóng

朝代:宋作者:孔平仲浏览量:1
xìng
cháng
shān
yóu
gān
cǎo
shè
zhōng
gōu
lián
yīn
juǎn
bǎi
zhàng
zuò
fáng
fēng
yún
shí
liú
quán
jià
tōng
háng
dāng
guī
lǎo
bái
tóu
wēng

译文

我生性粗野,偏爱山野生活,尤其喜欢栖居在简陋的草屋之中。卷起帘子,能看见卷柏在阴凉处生长,坐在墙边,以防风草作为屏障。异乡的土地上生长着云实,山涧的流泉被木槽接引,贯通全屋。我即将归老山野,岁月催迫,鬓发已如白头翁般斑白。

逐句剖析

"鄙性常山野":我生性粗野,偏爱山野生活,

"尤甘草舍中":尤其喜欢栖居在简陋的草屋之中。

"钩帘阴卷柏":卷起帘子,能看见卷柏在阴凉处生长,

"障壁坐防风":坐在墙边,以防风草作为屏障。

"客土依云实":异乡的土地上生长着云实,

"流泉架木通":山涧的流泉被木槽接引,贯通全屋。

"行当归老去":我即将归老山野,

"已逼白头翁":岁月催迫,鬓发已如白头翁般斑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新作西庵将及春景戏成两诗请李思中节推同赋》为宋代诗人孔平仲邀约友人李思中唱和的组诗,由两首五言律诗构成。组诗采用药名诗独特形式,第一首巧妙嵌入常山、甘草等八味中药名,借山野草舍、药草生活,传递甘居山野、心向归隐的志趣;第二首以红杏、沉香等意象为脉络,在春景流转间,融注人生感悟。从作品归属看,结合孔平仲善以日常入诗、工于药名巧思的创作风格,诗中对药名的自然化用、对山野意趣的细腻呈现,与作者生平及诗风高度契合,可确认为其原创。作品最大特色为药名诗的创意与诗境融合,既以中药名构建山野生活图景,让“卷柏遮阴”“防风为障”等画面充满奇趣;又借药名双关(如“白头翁”关联衰老与归意)深化归隐主题,在平水韵与中华通韵的韵律呼应中,以对仗工整的植物意象对比,拓展宋代诗歌“以物寄情”维度,区别于唐代《陋室铭》对植物的人文观照,独辟蕨类植物观察视角,为宋代唱和诗、药名诗创作添具特色的一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

孔平仲(1044~1102),北宋诗人。字义甫,又作毅父、毅甫,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治平进士,历任秘书丞、集贤校理、江东转运判官等职,因元祐党争多次被贬。孔平仲长于史学,工文词,与其兄文仲、武仲并称“清江三孔”。黄庭坚将其与苏氏昆仲“二苏(苏轼、苏辙)上连璧,三孔立分鼎”。其诗风格平易近人,近于白居易新乐府,作品不事雕琢,语言朴实无华,关怀民生疾苦。其近体诗古淡秀雅,气势纡舒。代表作品有《南卒》《愍囚》《和经父登黄鹤楼》《游城南双塔院》等。著有《续世说》《珩璜新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双关:“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行当归老去,已逼白头翁”中,“卷柏”“防风”“当归”“白头翁”,既是中药名,又贴合语境表意。如“卷柏”呼应“阴”,状帘后阴凉植物;“白头翁”双关白发老翁与药名,将衰老、归老意与药名自然勾连,借语义重叠,让物象兼具生活实感与含蓄情志,增添诗的奇趣与韵味。意象组合:“草舍”“卷柏”“防风”“云实”“木通”等意象,依生活逻辑组合:以“草舍”立隐居场景,“卷柏”“防风”入日常帘障,“云实”附客土、“木通”架流泉,最后“白头翁”收束归老。从居所到药草、从动作到情志,意象层层堆叠,构建出质朴、充满药香的山野隐居图,传递甘居山野的志趣。对比:“鄙性常山野”是主动慕隐,“已逼白头翁”是岁月催老后的被动归老,一“常”一“逼”,显露出心志与现实的对比;“卷柏”“防风”等药名,其“喜阴”“生于山坡”的自然属性,与“钩帘”“障壁”的生活实用属性对比,在隐微与显豁间,深化归隐志趣,也透出对生命流逝的淡淡感慨。

2. 分段赏析

首联“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从形象与内容看,“鄙性”谦陈本性,“山野”锚定志趣,“草舍”绘居所简陋,开篇直述甘居山野的心志;“尤甘”强调对草舍生活的偏爱,让“山野之人”形象立起,语言质朴如口语,却精准传递归隐底色,为全诗定调。颔联“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聚焦药名与场景融合,“钩帘”“障壁”写日常动作,“卷柏”“防风”既为中药,又成自然景致——卷柏生于帘后阴凉,防风草作壁间屏障,以“阴”状卷柏习性,以“坐”拟人化防风,将药草自然融入生活,巧用双关,让山野草舍添几分奇趣,尽显药名诗“一物两用”的巧思。颈联“客土依云实,流泉架木通”:延续药名嵌入,“客土”指异地土壤,“云实”扎根其上,暗合“云实”喜生于山坡灌丛的特性;“流泉架木通”写引泉之法,木槽架起,泉水贯通,画面质朴又藏生活智慧。“依”字赋云实以依附之态,“架”字显人力巧思,药名与田园场景无缝衔接,拓宽山野生活的写实维度。尾联“行当归老去,已逼白头翁”:收束于双关与哲思,“行当”表归老之志,呼应开篇“山野”情;“白头翁”既指白发老翁,又扣中药名,将衰老与归隐交织——岁月催白了头,却也促成归老山野的选择,以药名双关收束,让“归老”多了自然顺应的意味,藏对生命流逝的坦然与归隐的坚定,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孔平仲《张子明自庐山归云十五夜桂子落于太平观乡人谓之大熟子丰年之兆也》

下一篇:宋·孔平仲《戏为难韵同官和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