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āo

朝代:宋作者:华岳浏览量:1
chǔ
qīn
fēng
lěng
bái
níng
shuāng
zhǎn
zhuǎn
mián
wèi
yāng
fēng
sòng
chóu
xiān
juǎn
zhàng
xián
duō
mèng
qiāo
chuāng
cán
tóu
hào
mán
jiē
xiào
chǔ
kuáng
sāo
yōu
mèn
chǔ
hái
chǔ
jiāng
cháng

译文

楮木制成的被子透出阵阵寒意,白色的霜仿佛凝结其上,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长夜还未过半。风想要送走忧愁,先把帐子卷起,雨像是嫌弃人多梦,故意敲打着窗户。我惭愧自己像曾子那样鼓瑟求齐君赏识却未如愿,又徒然像接舆那样效仿楚地的狂放。起身拿起《离骚》来读以排解幽闷,却觉得楚辞像楚江一样悠长。

逐句剖析

"楮衾封冷白凝霜":楮木制成的被子透出阵阵寒意,白色的霜仿佛凝结其上,

"展转无眠夜未央":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长夜还未过半。

"风欲送愁先卷帐":风想要送走忧愁,先把帐子卷起,

"雨嫌多梦故敲窗":雨像是嫌弃人多梦,故意敲打着窗户。

"自惭鼓瑟投齐好":我惭愧自己像曾子那样鼓瑟求齐君赏识却未如愿,

"谩接歌舆效楚狂":又徒然像接舆那样效仿楚地的狂放。

"起把离骚读幽闷":起身拿起《离骚》来读以排解幽闷,

"楚词还似楚江长":却觉得楚辞像楚江一样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夜读离骚》是宋代诗人华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寒夜中辗转难眠的情景。首联通过描写寒冷的衾被和漫长的夜晚,营造出孤寂凄凉的氛围。颔联赋予风、雨以人的情感,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忧愁。颈联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尾联则点明主旨,诗人起身阅读《离骚》,借楚辞抒发内心的情感,体现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华岳(?~1221?),南宋诗人。字子西,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贵池(今属安徽)人。初为武学生,轻财好侠。开禧元年上书谏北伐、请诛韩侂胄等,被贬建宁。嘉定武进士,官至殿前司同正将。华岳的诗多抒写遭受迫害的愤慨不平,诗风粗豪使气,略无忌讳。部分描写农村风光及风土人情之作,清新自然、明丽可喜,颇有生活气息。其写景诗时用浓墨重彩,也有特色。但绝句喜用数字作对,稍嫌落套。主要作品有《狱中作》《诉董寺丞》《田家十绝》《新市杂咏十首》等。著有《翠微南征录》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楮衾封冷白凝霜,展转无眠夜未央”,描绘秋夜的寒冷和诗人难眠的状态。“楮衾封冷”写出被子难以抵挡秋夜的寒冷,“白凝霜”进一步渲染寒冷的氛围,霜花凝结,更显凄清。“展转无眠”直接表明诗人的状态,“夜未央”则强调夜还漫长,为全诗奠定了孤寂、烦闷的基调。颔联:“风欲送愁先卷帐,雨嫌多梦故敲窗”,此联是全诗的精彩之处。运用拟人手法,将风、雨人格化,风“欲送愁”,雨“嫌多梦”,生动地描绘出风雨似乎有意来扰乱诗人,让诗人更加烦闷。诗人将自己的愁绪融入自然景象,使愁绪更加具体可感,强化了诗歌的情感氛围。颈联:“自惭鼓瑟投齐好,谩接歌舆效楚狂”,诗人用典故表达内心的无奈与惭愧。“自惭鼓瑟投齐好”表达自己为迎合他人而做不擅长之事的惭愧;“谩接歌舆效楚狂”体现出自己虽如接舆般以狂放表达不满,却又无奈的心境。这两句诗使诗人的情感从单纯的因夜难眠而生的烦闷,上升到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深化了诗歌主题。尾联:“起把离骚读幽闷,楚词还似楚江长”,诗人在烦闷无奈中,起身读《离骚》来排解幽闷。然而,他发现楚辞就像楚江一样悠长,意味着他的幽闷如同楚辞所表达的哀怨一样深长,难以排解。此联将诗人的烦闷之情推向极致,以景语作结,余韵悠长,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无尽的忧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华岳《矮斋杂咏二十首·月夜吟》

下一篇:宋·华岳《舂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