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lóu
wǎn
wàng

朝代:宋作者:华岳浏览量:1
liù
zhū
lán
kàn
dàn
yān
qiū
shuǐ
jiē
píng
zhǎn
kāi
fēng
yuè
tiān
shī
liào
zhuāng
diǎn
jiāng
shān
guī
huà
biàn
便
kān
chí
zhé
yāo
wèn
shuāng
dāng
nián
liàng
jīn
hái
zài
dìng
yuē
lóu
qián
zuì

译文

六曲的红色栏杆俯瞰着澄澈空阔的天空,淡淡的烟雾、秋日的流水与平坦的草地相连,一片苍茫。眼前的清风明月、自然风光,都成了写诗的素材,这秀丽的江山景色,仿佛都被收进了美丽的画卷。站在这里举步远眺,视野开阔得仿佛能让驷马奔腾,若为了仕途而折腰,又何必去在意那“双凫”的典故(纠结于官职的升降)。当年的庾亮如果如今还在,一定会约我在这楼前,一同畅饮一壶美酒。

逐句剖析

"六曲朱阑瞰碧虚":六曲的红色栏杆俯瞰着澄澈空阔的天空,

"淡烟秋水接平芜":淡淡的烟雾、秋日的流水与平坦的草地相连,一片苍茫。

"展开风月添诗料":眼前的清风明月、自然风光,都成了写诗的素材,

"装点江山归画图":这秀丽的江山景色,仿佛都被收进了美丽的画卷。

"举足便堪驰驷马":站在这里举步远眺,视野开阔得仿佛能让驷马奔腾,

"折腰何必问双凫":若为了仕途而折腰,又何必去在意那“双凫”的典故(纠结于官职的升降)。

"当年庾亮今还在":当年的庾亮如果如今还在,

"定约楼前醉一壶":一定会约我在这楼前,一同畅饮一壶美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楼晚望》是南宋诗人华岳所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也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疏雨初晴、稻浪起伏、枫叶垂帘等景象,展现出清新宜人的田园景致。诗人借景抒情,借此表达了不贪恋权贵、向往自由的心境。诗句“装点江山归画图”还曾被用于解读毛泽东诗词,此诗在宋代山水诗中颇具代表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华岳(?~1221?),南宋诗人。字子西,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贵池(今属安徽)人。初为武学生,轻财好侠。开禧元年上书谏北伐、请诛韩侂胄等,被贬建宁。嘉定武进士,官至殿前司同正将。华岳的诗多抒写遭受迫害的愤慨不平,诗风粗豪使气,略无忌讳。部分描写农村风光及风土人情之作,清新自然、明丽可喜,颇有生活气息。其写景诗时用浓墨重彩,也有特色。但绝句喜用数字作对,稍嫌落套。主要作品有《狱中作》《诉董寺丞》《田家十绝》《新市杂咏十首》等。著有《翠微南征录》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山水诗。通过描绘六曲朱阑俯瞰的碧虚远景、淡烟秋水与平芜相接的景象,描写了登楼所见的开阔江山风光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自在生活的向往。

2. 分段赏析

首联“六曲朱阑瞰碧虚,淡烟秋水接平芜”,以写景开篇,“六曲朱阑”勾勒出凭栏远眺的具体场景,曲折的栏杆暗示观景视角的丰富;“瞰碧虚”则点出登高俯瞰的姿态,“碧虚”既指澄澈的天空,也暗含秋水的空明。下句“淡烟秋水接平芜”将视野延展,淡淡的烟雾中,秋水与远方的平野连成一片,画面由近及远,营造出苍茫辽阔的意境,为全诗奠定了舒展开阔的基调。颔联“展开风月添诗料,装点江山归画图”,由景入情,将眼前之景与诗人的创作情怀相勾连。“展开风月”以动态的笔触写清风明月自然铺展,成为触发诗情的“诗料”;“装点江山”则写山水风光如经巧匠修饰,完美得仿佛能直接收入画卷。两句对仗工整,既赞美了眼前景致的清丽动人,又暗含诗人以山水为乐、以笔墨抒情的雅趣,增加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颈联“举足便堪驰驷马,折腰何必问双凫”,转向议论,由观景的闲适转入对人生选择的思考。“举足便堪驰驷马”暗指仕途的通达与功名的诱惑,“驷马”象征高官厚禄;“折腰何必问双凫”则化用“双凫”的典故(古人常以“双凫”代指县令等官职),表达对为功名折腰的不屑。两句对比鲜明,尽显诗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不愿为官场束缚而牺牲本心,情感中透着一股旷达与傲气。尾联“当年庾亮今还在,定约楼前醉一壶”,以怀古作结,“庾亮”是东晋名士,曾于武昌登楼赏月,留下风雅典故。诗人假想若庾亮仍在,定会相约楼前共饮,既以古人自况,呼应前文对风月江山的沉醉,又借与先贤“共醉”的想象,将个人的闲情逸致提升至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让全诗的情感在怀古的幽思中更显绵长,余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华岳《记梦》

下一篇:宋·华岳《怒成》

猜你喜欢